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体育学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3.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4.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某种运动作的方法。5.分解法:是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的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6.探究性学习:是体育教师在教学
2、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7.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成。8.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
3、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1.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2.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3.课外体育活动: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
4、体,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5.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6.战术:是指一定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需要形成的,是根据
5、比赛对手的水平和外部情况,正确的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行动方案。1.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点的练习,周而复始的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2.异质分组:是有意识的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一、大题1、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终身体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体育,而要经历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学校后体育的连续过程。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而学校阶段体育是终
6、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也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是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表现在:⑴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⑵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2、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的内容?1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⑵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⑶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⑷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⑸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⑹形成积极进取、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⑺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
7、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③强调以学生为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④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1、体育与健康课的设计思路?(一)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二)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四)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五)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2、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一、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语言法
8、1讲解2口令与指示3口头评价4口头汇报5默念与自我暗示(二)直观法1动作规范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3采用多媒体技术4助力与阻力5定向与领先(三)完整法与讲解法1完整法2分解法(四)预防与纠正错误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