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46113
大小:24.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19
《《重叠问题》教学思考及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叠问题》教学思考及策略《重叠问题》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涉及到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这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因此从教学内容到课型的特点,都是对教师的挑战。数学的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怎样处理教材、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新课标理念,达成教学目标?怎样在价值引导下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理解集合图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基于以上的
2、分析和考虑,采取了以下策略:1、激趣引入,巧伏重叠思想。黄爱华老师曾说过:“只有为学生提供了最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或活动,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我将通过教师的谈话引入,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集合思想。即尊重了学生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摆卡片发现与实际调查的人数不符合,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叠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孕伏新知的效果。2、经历建构过程,激活生命课堂。教育家曾说过:“只
3、有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小学生的“创造”,无非是指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创设的合适条件,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智慧,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优化过程,去充分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贴一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圈一圈”这个环节中,会有一部分学生(既
4、要在这个圈里,又要站在另外的一个圈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他们到底该怎样站?),然后在学生的交流、演示中逐步形成“韦恩图”,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韦恩图”产生的过程,而且让学生在体验和建构中理解集合图的本质,即各部分的意义,有了鲜活的认识,那解决问题自然就水到渠成。3、培养思维、关注表达。因为思维的严密性与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本课教学中,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而语言是思
5、维的载体。因此,在解读韦恩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准确、规范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如:大圈是表示“喜欢游泳”和“喜欢打乒乓球”,而去掉了都喜欢的部分后是“只喜欢游泳的人数”,“只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还有两个圈交叉重叠部分表示“既喜欢游泳又喜欢打乒乓球”即两种体育运动都喜欢。)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如果说教学设计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那么,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教师设想中的数学转化为学生现实中的数学。没有充分的预设,哪
6、有课堂上的有效引领与动态生成?期待着我的课堂有“预设的生成”也有“生成的预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