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

ID:5602964

大小:4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19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_第1页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_第2页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_第3页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_第4页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探究  摘要:文章运用2010年在全国5个城市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四个层面对不同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明晰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地区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在个体层面上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与不同地区的区位特点及其流动人口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而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上,某些影响因素未见地区差异,某些影响因素却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相比较而言,那些未见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更具有实质性的决定作用。关键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地区比较中图分类号:C

2、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4-0012-09一、问题的提出19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或迁移意愿在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可作为相关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那么,它会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呢?近些年来,学者们大多运用某一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此加以分析和研究。然而,对现有的分析和研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流动人口居留或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别。比如,一项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没有明显影响;而一项2007年苏州市和上海市流动人口居

3、留意愿研究的结果却显示,受教育程度与居留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选择非永久居留、居留意愿不确定的可能性减小。我们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流动人口居留或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吗?如果存在,那么哪些方面的因素是由于地区差异所造成的?如果不存在,那么目前的分析和研究所显示的地区差别,是不是由于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着流动人口样本选取和影响因素测量口径的不尽一致等所导致?出于这些考虑,本文运用一项在全国5个城市使用同一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法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分地区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旨在能够明晰不同地区流动人口的

4、居留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不同地区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进一步归结出哪些因素对所有地区均产生影响,哪些因素对某些地区产生影响,而哪些因素却仅对个别地区产生影响。二、分析对象、框架及变量19本文所指的流动人口为在流人地居住一个月以上、16~59周岁的跨县(市、区)人群。居留意愿为是否打算在流入地长期居住。如果打算长期居住,则认为有居留意愿;如果不打算长期居住或没想过该问题,则视作无居留意愿。对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来自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的因素将会对其产生影响。在来到流入地的初期,大部分流动人口只身

5、一人在流入地打拼创业。此时期,他们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等个体特征因素会对在停留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挣钱多少、学习技术等产生影响。其间,流动人口会不断地将流人地和流出地进行比较(比如流动过程的成本与收益),以决定是否能够停留。如果经过权衡最终选择停留,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将会逐步来到流入城市,从而出现举家聚居流人地的情况。此时期,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家庭收入、居住条件、孩子教育等家庭生存与发展因素将对其居留意愿产生较大影响。也就是说,流动人口需要从家庭的角度权衡利弊,以做出是否继续停留的抉择。在上述居留意愿的权衡及抉择过程中,社

6、区及社会因素将发挥促进或制约作用。比如,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健全的户籍制度等社会因素将对个体和家庭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必然能够增强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而广泛的人际网络关系和融洽的生活和工作氛围等社区因素将会增强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反之,这些社会和社区因素将会削弱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19基于以上分析与认识,我们提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见图1)。即在分地区剖析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差异的前提下,按照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进行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对于不同层面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个体层面我们考虑了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

7、户口性质等体现个体特征的变量。以及流动范围、停留时间等反映流动过程的变量。家庭层面我们考虑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同住家庭成员人数、家庭住房条件(包括在流入城市的现居住房性质及近期住房解决计划)等体现家庭生存现状的变量,以及就业行业类别、家庭年度储蓄与投资、流动人口停留是否为了孩子教育等体现家庭发展状况的变量。社区层面我们纳入了流动人口日常交往对象这一反映人际网络的变量,以及是否关注社区集体活动、是否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以及对待本地生活方式的态度等体现社会融入和参与的变量。社会层面包括流动人口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以及有无需要解决本地户口等体现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的变量。

8、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92010年12月,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