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单纯刑法.ppt

对偶单纯刑法.ppt

ID:56028864

大小:472.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6-13

对偶单纯刑法.ppt_第1页
对偶单纯刑法.ppt_第2页
对偶单纯刑法.ppt_第3页
对偶单纯刑法.ppt_第4页
对偶单纯刑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偶单纯刑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变换形式归纳如下:练习:minZ’=-CXs.t.-AX≤-bX≥01、对称性定理: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minW=Ybs.t.YA≥CY≤0maxZ=CXs.t.AX≥bX≥0对偶的定义对偶的定义maxW’=-Ybs.t.YA≥CY≤0(二)对偶问题的性质2、弱对偶原理(弱对偶性):设和分别是问题(P)和(D)的可行解,则必有推论⑴.若和分别是问题(P)和(D)的可行解,则是(D)的目标函数最小值的一个下界;是(P)的目标函数最大值的一个上界。推论⑵在一对对偶问题(P)和(D)中,若其中一个问题可行但目标函数无界,则另一个问题不可行;反之不成立。这也是对偶问题的无界性。关于无界性有如下

2、结论:问题无界无可行解无可行解问题无界对偶问题原问题无界如:(原)无可行解(对)推论⑶在一对对偶问题(P)和(D)中,若一个可行(如P),而另一个不可行,(如D),则该可行的问题无界。例一、试估计它们目标函数的界,并验证弱对偶性原理。(P)解:(D)由观察可知:=(1,1,1,1),=(1,1),分别是(P)和(D)的可行解。Z=10,W=40,故有,弱对偶定理成立。由推论⑴可知,W的最小值不能小于10,Z的最大值不能超过40。<例二已知试用对偶理论证明原问题无界。解:=(0,0,0)是P的一个可行解,而D的第一个约束条件不能成立(因为y1,y2≥0)。因此,对偶问题不可行,由推论⑶可知,

3、原问题无界。例3、已知显然,这两个问题都无可行解。3、最优性判别定理:若X*和Y*分别是P和D的可行解且CX*=Y*b,则X*.Y*分别是问题P和D的最优解。例如,在例1中,可找到X*=(0,0,4,4),Y*=(1.2,0.2),则Z=28,W=28.故X*.Y*分别是P和D的最优解。4、对偶定理(强对偶性):若一对对偶问题P和D都有可行解,则它们都有最优解,且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必相等。推论⑷若P和D的任意一个有最优解,则另一个也有最优解,且目标函数的最优值相等。综上所述,一对对偶问题的关系,只能有下面三种情况之一出现:①都有最优解,分别设为X*和Y*,则必有CX*=Y*b;②一个问题无界

4、,则另一个问题无可行解;③两个都无可行解。5、互补松弛定理:设X*和Y*分别是问题P和D的可行解,则它们分别是最优解的充要条件是同时成立一般而言,我们把某一可行点(如X*和Y*)处的严格不等式约束(包括对变量的非负约束)称为松约束,而把严格等式约束称为紧约束。所以有如下推论:设一对对偶问题都有可行解,若原问题的某一约束是某个最优解的松约束,则它的对偶约束一定是其对偶问题最优解的紧约束。例4、已知试通过求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解:对偶问题为用图解法求出:Y*=(1,3),W=11。将y*1=1,y*2=3代入对偶约束条件,(1)(2)(5)式为紧约束,(3)(4)为松约束。令

5、原问题的最优解为X*=(x1,x2,x3,x4,x5),则根据互补松弛条件,必有x3=x4=0(1.3)(1)(2)(3)(4)(5)又由于y*1>0,y*2>0,原问题的约束必为等式,即化简为此方程组为无穷多解令x5=0,得到x1=1,x2=2即X*1=(1,2,0,0,0)为原问题的一个最优解,Z=11。再令x5=2/3,得到x1=5/3,x2=0即X*2(5/3,0,0,0,2/3)也是原问题的一个最优解,Z=11。例5、已知原问题的最优解为X*=(0,0,4),Z=12试求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解:(1)(2)(3)将X*=(0,0,4)代入原问题中,有下式:所以,根据互补松弛条件,必

6、有y*1=y*2=0,代入对偶问题(3)式,y3=3。因此,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Y*=(0,0,3),W=12。6、对偶问题的解利用原问题的最优单纯形表和改进单纯形表求解对偶问题的最优解。⑴设原问题为:maxZ=CXAX≤bX≥0引入xs,构建初始基变量,然后,用单纯形法求解。当检验数满足σj≤0,则求得最优解。此时,xs对应的σjs为-Y*,故求对偶Y*,只要将最优单纯形表上xs对应的检验数反号即可。CCBCN0CBXBbXBXNXSCBXBB-1bIB-1NB-1Z-CBB-1b0CN-CBB-1N-CBB-1例一初始表最终表由上表可知:X*=(50/7,200/7),Z=4100/7对

7、偶问题的最优解:Y*=(0,32/7,6/7),W=4100/7也就是外加工时的收费标准。⑵设原问题:maxZ=CXAX=bX≥0此时,矩阵A中没有现成的矩阵I,必须通过加入人工变量来凑一个单位矩阵,再用大M法或两阶段法求解。如何求Y*,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σB=0最优基变量检验数向量σI=CI-CBB-1初始基变量检验数向量σD=CD-CBB-1D非基变量检验数向量所以,Y*=CI-σI例二所以,X*=(4,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