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日本的弥生时代与中国文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日本的弥生时代与中国文化东北师大历史系王顺利,,当中国已渡过漫长的奴隶社会步入早期封建社会的时候日本却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绝仍在原始社会缓慢地演进绳纹时代(约公元前8000一20年)末期中国文化冲破地,,,3“理的隔绝传入日本列岛此后的整个弥生时代(约公元前200一公元0年)日本民族对,,”如饥似渴地摄取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文化作极热烈之钦慕→使日本列岛一改原始的滞,。后状态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局面,,,从广义上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人们在从事物质文化
2、交流时必然有精神,。,;又必须以物质文化为媒介其中文化相伴随在进行精神文化的传递时首先是物质文化,。,的交往尤其在文化尚十分落后的古代更是如此由于中日文化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古代的、,,日本民族在对先进的中国文化仰慕向往之余也只能从采借某些物质文化成果开始逐渐拓宽吸收中国文化的范围。,,,。,在古代要跨过波涛涌汹的朝鲜海峡实现中日文化交往是极其困难的然而勤、,。劳勇敢的中日人民却以惊人的胆量和智慧开辟了中日交通的航道《山海经》中所记载“,”,53的盖国在拒燕南俊北俊属燕反映出中国战国时代(约公元前一世纪)
3、中日的交往活动。在日本这一时期的遗址中所发现的稻壳压痕、板形石磨盘、石爪镰,证明了中国文化已传入日本。秦始皇派徐带,携带童男童女千余人及五谷百工东渡蓬莱的故事,反映了开辟中日航道的中国人,向日本列岛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处于极端落后的日本民族,在极端崇尚、热切希望摄取中国先进文化的心理驱使下,不畏,,。,,“”,“艰险穿渡惊涛骇浪的大海不断遣使中国西汉时期以岁来献东汉时期奉贡,,,”,朝贺至三国时期九州的邪马台国与曹魏政权的交往更加频繁从公元238年开始10年之,,,、、、“”:间邪马台四次遣使至魏都或
4、带方郡每次朝献都获得大批赏赐如锦绢刀铜、。,,镜珍珠等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日本上层社会的生活需要并且可以作为模仿的范本,从而有可能生产出更多的同类产品。,。,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在采借外来文化方面的模仿才能公无1。7年’,“”“”;日本列岛上的楼国向东汉安帝晋献的只有生口百六十人←至公元238年邪马台“”,“”,“”;,“国上献于魏王的贡品除生口外已有班布二匹二丈而又过了五年上.,,。。→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上卷中译本第29页1932年版:,。←范哗《后汉书》东夷传俊条,
5、、、,。”献的贡品中竟有屡锦布短弓矢等十种物品→反映出日本生产技术进步之快如果,,,不是采借外来的先进文化模仿现成的文化成品从事生产而是从头摸索那不知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便是弥生时代日本列岛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积极摄取中国的先进文化使弥生时代的日本列岛发生了一系列跳跃式发展的现象。(一)物质文化领域,,,从农耕经济来说由偶然的作物栽培发展为原始的农业经济这期间是一个相当久远。,,、的岁月由于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最早发生农耕的地区不是在河流平原低洼,。,,湿地或三角洲而是在山
6、地边缘但在古代日本却恰恰相反在绳纹时代末期刚刚出现作,,,物栽培的萌芽由于中国先进文化的传入就转入水稻农耕并且从冲积平原或潮湿地带开始.尤其是整个弥生时代,都是以发展稻作农耕为其主要特征的时代。农耕技术的发展、栽培,。,,范围的扩大都是相当惊人的在静冈县南的登吕遗址发现了弥生时代后期的水田遗迹,。。,共为三十三畦均处于低湿地带每畦一般在1400平方米左右畦埂四周竖有杉树板以防。,,,。坍塌木板长1米宽30厘米厚4厘米一块水田大约需要这样的木板一千块以上尤堪。,赞叹的是水田之间有良好的水利设施一条全长5
7、00米的灌溉与排泄并行的水渠中途有两,。,。个堰调节灌水和排水灌溉水路与排泄水路交叉处安置了木制的过水通道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稻作技术发展到如此发达的程度如果不采借外来先进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在手工业方面古代日本的青铜器和铁器几乎是同时从中国传入的于是弥生时代成为石、铜和铁器并用的时代。而在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从铜石并用到铁器的出现,一般都经。,,,过了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以中国为例早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黄河流域的先进地区就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而直到公元前70年左右才出现铁器但在古代日本直接获
8、得中国,。的金属文化成果对社会生产力乃至社会演进的促进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日本最早从大陆输入或稍后仿制的金属器并没有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而是用于生活祭、。。:祀手工业和战争几乎在整个弥生时代都是这样例如《魏志》楼人条中提到邪马台,、、、、。“”国使用铁链出土的大量铜镜铜矛铜铎铁斧铁锯和铁凿等更证明了这一点仅是佐贺县樱马场遗址的瓮棺中就发现了26个两种类型的铜训。这些金属器对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用于手工业生产中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