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99659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5
《关于县域经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县域经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
2、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兴盛于当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县级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目前全国共有****多个县(包括县级市、自治县、旗),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多,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以上,县域的社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以上,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左右。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
3、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
4、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层次、各种成分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分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性问题,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带有特殊性。一是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色彩难以在短期内抹掉。由于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制
5、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一些原来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县(市),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近些年在市场竞争中大都转制或淘汰。一些过去的农业大县,近几年出现了“高产不难高效难增产不难增收难、生产不难销售难”的怪圈。二是县域财政十分困难。就多数县(市)来讲,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突出反映在入不敷出,许多应当投入的投不了,许多该办的事没钱办,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支出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县一级财政压力很大,甚至有的连吃饭都难保,危及政权建设的经济基础。据统计,XX年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多一点,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
6、县域占到全国供养总人口的**%。三是城镇建设进程缓慢。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落后,对外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使县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延缓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三'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县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不是一日形成,而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放松,以结构调整为主
7、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