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

ID:55997784

大小:54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13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_第1页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_第2页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_第3页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_第4页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FPGA实现TDC的设计 开题报告学生:朱长峰指导老师:罗敏关于TDCTDC英文全名叫TimetoDigitalConverter,即时间数字转换器。TDC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中粒子寿命检测,自动检测设备,激光探测,医疗图像扫描,相位测量,以及频率测量等研究领域。早期的TDC电路通常由PCB板上的分立元件组成,且通常是模拟数字混合电路,功耗体积较大,电路一致性较差。现代集成电路工艺使得TDC设计走向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发展趋势。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实现时间测量?如何确保时间测量的精度?测量结果怎样转换为二进制数?如何用ver

2、ilog代码来实现它?时间测量的方法时间测量方法主要有时钟周期计数法,时间模拟转换法(TAC)和时间数字转换法。其中时钟周期计数法的精度不高,有量化误差。时间数字转换法精度较高,但测量时间一般较短。由于要兼顾测量时间的长度和精度,我们将时间测量分为两部分,粗计时器和细计时器。粗计时器可以采用时钟周期计数法,细计数器则可采用时间数字转化法。时钟周期计数法时间数字转换法(TDC技术)TDC技术是建立在R.Nutt在1968年提出的延迟线结构基础之上的,早期用同轴线来实现延迟线,为了实现高精度,通常需要众多的接头,电路很庞大,然而

3、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这种结构的计时器被移植到IC上,得到迅速推广。根据我的理解,TDC技术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个是时间转换电路,用延迟线结构可以实现,第二是编码电路,是将所得的采样数据变为二进制码,即输出电路经典Nutt延迟线基本原理如图所示,整条延迟线由一组延迟时间一样的延迟单元组成,每个延迟单元配合一个触发器,触发器的时钟由时间脉冲的结束下降沿提供,很容易的我们可以看到时间脉冲结束后,触发器可以记录延迟多少个时间单位,将时间转化为了数字。但这个设计的采样精度常常满足不了要求,所以需要后续改进!改进的TDC延迟线结构

4、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由两组延迟单位不同的延迟线组成,其中Start延迟线单位延迟时间大于Stop的延迟时间,这样可以使得采样精度变为两者的单位延迟时间差。测量数据的处理假如如延迟线有128个延迟单元,即2的7次方,其中触发器Q值为1的个数就是时间测量采样的值,但它不是我们需要的二进制数据,需要进一步处理。可以想象用数字编码器结构来实现,可以将128位的数据变成七位或者八位的二进制数。FPGA实现TDC设计的意义随着IC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以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和CPLD(comp

5、lexprogramablelogicdevice)为代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迅速发展起来,逐步蚕食ASIC在IC市场中的份额。众所周知,基于PLD的设计可以有效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设计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设计成本,且无流片风险。成功设计的IP核(intellectualpropertycore),与工艺相对独立,可灵活移植到其他SOC,使得设计的再利用变得十分方便。我的实现方案实验条件:带有FPGA芯片的实验箱一台,带modelsim和QuartusII软件的PC一台。实验的大致流程:首先将其分成不同的模块,如时钟产生、粗计时

6、器、细计时器、以及延迟单元模块等。针对不同的模块编写verilog代码,并进行软件仿真,分析所得波形。将代码综合后下载到FPGA中,进行硬件仿真和测试。进度安排2012.02.27-2012.03.10和导师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及所做内容;查阅国内外课题相关的文献,明确课题内容;撰写开题报告和准备开题。0212.04.10-2008.05.30完成毕业设计2012.05.31-2012.06.12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2.06.12-2012.06.21修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2.06.22-2012.06.28准

7、备和参加本科毕业设计答辩。主要参考文献[1]K.Kudo,N.Takeda,T.Noguchi,etal.Pile-upcorrectionofpulseheightspectrummeasuredbyaGedetectortoapulsedbeamofhighenergyphotons.1997IEEESym.onNuclearScience.1997,1:742~745[2]A.Thon,C.Degenhardt,K.Fiedler,etal.Rate-dependenceofthekeyperformanceparam

8、etersinaangerlogicbasedPETdetector.2004IEEESym.Conf.RecordonNuclearScience.2004,6:3375~3379[3]R.L.Harrison,A.M.Alessio,P.E.Kinahan,etal.Signalt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