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72354
大小:152.3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贵州六盘水牂牁江国家公园湿地恢复的规划探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六盘水群爿可江国家公园湿地恢复的规划探索桑轶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摘要】对湿地恢复的原则、方案、措施进行阐述,结合群柯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规划一系列恢复工程建设,使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及恢复重建。[关键词】湿地公园;恢复规划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1—0061—02国家湿地公园是指:在符合湿地公园条件基础上经国家指定部门批准建立的以保护、恢复、科研、科普教育为主的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及生态工程对功能退化或濒临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重现破坏前的结构
2、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并发挥其应有作用。1概述贵州六盘水群舸江国家湿地公园东起六枝特区与晴隆县交界处,西至天生桥以东,南达六枝特区与晴隆县、关岭县三县交界处,北到兴隆凉风洞以南大桥处。范围包括群舸江主体、老王山部分山体,总面积3764.28公顷。2规划原则2.I湿地生态完整性的恢复一个完整,具备活力的生态系统要富有弹性,能自我维持,承受一定的环境压力及环境变化,其主要生态状况在一定的自然变化范围内可达到运转正常。2.2流域管理的原则将湿地公园集水区或流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系统全面地规划设计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建设
3、目标及建设内容。2.3自我维护和自然恢复原则将人为维护活动降到最低水平,是保持恢复湿地永久活力的最佳方法。同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恢复。2.4最小风险和最大利益原则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是一项技术复杂、过程漫长、作者简介:桑轶群(1983一),女,安徽合肥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耗资巨大的工程,因此,要通过系统地分析、论证对恢复对象进行有效恢复。3恢复方案3.1恢复方式(1)自然恢复方法。通过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消除导致湿地退化或丧失的威胁因素。(2)人工促进恢复方法。人工促进是以恢复、新建或改进湿地生态系
4、统为主,以人为因素控制湿地恢复的过程。3.2技术流程(1)明确生态系统的层次与级别、时空尺度与规模、结构与功能等;对退化的基本特征、退化原因、过程、类型、程度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2)结合湿地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技术力量等客观条件,理清恢复机理、确定恢复模式和对策。(3)根据恢复目标、机理、模式和对策,结合群舸江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4)对恢复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对恢复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系统总结,对效果良好地恢复和重建模式进行示范推广。4恢复措施(1)确定湿地恢复区域。应根据湿地公园的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等综合条件进行确
5、定。(2)湿地恢复的监测。根据湿地工程具体恢复情况,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实施路线、采样频率及强度等。(3)湿地恢复的长期管理。湿地恢复措施完成后期,还需要对恢复湿地进行长期管理,使其最大限度发挥预期的生态功能,并使人为影响达到最小化。·61·5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样舸江湿地公园水质优良,岸线多为陡坡,地貌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与常态地貌并存。区内喀斯特充分发育,石漠化严重,岩石裸露率约在40%一70%。公园内由于大部地区山高坡陡,沟谷活动强烈,现代侵蚀地貌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对其进行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包括封山育林
6、、人工促进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精品果园4项工程。5.1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即把经常受到破坏难以恢复的森林(疏林、灌丛或生长有散生树木的山地、滩地等)封禁起来,禁止采樵、放牧和其他不利于培育森林的活动,借助森林自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手段,逐步提高森林郁闭度。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沿江山体石漠化比较严重,该区域土壤分布零星浅薄,石漠化比例大,在此地段造林难度大、成本高。而封山育林措施是恢复森林植被、改善森林环境的有效举措。因此,为避免其进一步遭受破坏和继续退化,项目区西南部石漠化起点处片区,乔灌自然植被覆盖率30%一40%,对其进行封山育林,面积为16.3公顷。
7、5.2人工促进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封山育林主要针对乔、灌盖度30%以下、岩石裸露率较高、海拔相对较高(一般1200米以上)、坡度相对较陡、交通不便,人工大规模造林有一定难度的石漠化地区进行。通过人工补植补造区内原生乔木树种是常规造林树种,并对原生灌木(丛)进行抚育、平茬、扶壮,培育成乔灌混交防护林。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总面积为84.5公顷。其中补植树种为青檀、乌桕、柏木等的面积为76.0公顷,布置在海拔高于1200米~1300米的石漠化区域;补植树种为刺槐、刺梨、柏木,面积8.5公顷。5.3人工造林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
8、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针对坡度相对平缓、土层相对深厚、海拔相对较低(海拔主要在800米一1200米之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