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

ID:55955260

大小:3.10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18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_第1页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_第2页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_第3页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_第4页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堆叠(景深合成)摄影基础教程本篇是在认为你已阅读了百度“堆叠吧”中的一些相关基础容后编写的。在上两篇ZS教程中,通过火柴棒的游戏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堆叠技术最基本的原理。然而一般堆叠摄影不是用来拍摄常规大小的景物的,本次我们就来试一试更小的景物,并且采用堆叠界更常用的方式,也就是移动相机法,而不是旋转镜头法。我们仍然将相机假设在一个简易的三脚架上,背景为标尺,这次的景物是一个苹果手机Home键部的二维码,二维码本身宽约3mm。(下图只是为了说明被摄物的尺寸很小)镜头(佳能MP-E65mm)的放大倍数设置为2X。但是这次我们在相机和三角架之间放置了一个晟崴的手动微距导轨

2、。在ZS的教程中,我们提到了“步进/StepSize”这个概念,这是堆叠摄影技术最关键的一个设置参数。要拍摄更小的景物,我们需通过这个手动微距导轨来更精确的控制步进。我们这次要将每次推进的距离控制在0.1mm左右。由于晟崴的螺杆每圈导轨运行距离为1.25mm,我们可以近似的将它的螺杆把手想象成钟面,等分成12份,把手每旋转一个钟点位置,即旋转了大约0.1mm。如下图:以下是我们看到的成品图(事实上这个二维码可以在更高倍数下看到更多的细节):以下两照片是你会在相机中看到的其中两照片,是我们调整光圈F值到5.6,然后分别对焦在景物最近端和最远端得到的两照片。为什么要将

3、F值调整到5.6呢?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衍射、弥散圆等比较复杂的光学问题;但是目前你只需知道,这是由于你使用的镜头类型和放大倍数所决定的,并且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步进为0.1mm。作为新手比较方便的方法是查询一些前人总结的表格,文章的最后附上ZS软件提供的《步进/DOF表》,事实上一般习惯是按照表数据的70%来确定实际值的。如果我们不严格遵守查表得到的步进:0.1mm或者使用更小的值会发生什么?因为如果将步进调整成0.2mm或者以上我们将得到一条清晰,一条模糊的图像,我们称之为FocusBanding——堆叠失焦条纹现象,如下图:在本例中我们

4、为了将背景(同时也是标尺)拍摄清楚,拍摄了30照片,也就是说本图目标的总体景深是3mm。事实上我们在正式拍摄前一般就会对拍摄的数做一个粗略的估计,数也就是相机推进的步数。而总景深=步数*DOF或者总景深=步数*StepSizeDOF是DepthofField,在堆叠摄影常指的是每步的景深;StepSize就是我们说的步进,就是每步相机前进的距离;所以在移动相机法中,可以认为这两者是一样的。当我们查表得到了所需的步进/DOF值,如果我们可以测量景物的厚度,我们就可以估计出所需的步数。如果无法测量我们可以旋转手动导轨把手,将景物从前景清晰转到后景清晰(通过相机屏幕观察

5、),数一下转了多少圈,乘以1.25mm,你就得到了目标的总体景深值。接下来,为了正式拍摄时你可以尽可能的精确的控制步进,使得每步前进的距离是一样的,你可以采用如同本例前面采用的办法,将晟崴的导轨把手所在平面的圆等分成相应所需的小格(3、4、6、12、24等都是类比钟面比较习惯的分法),然后每次转动算好的一小格,转够圈数,也就完成了拍摄。在拍摄时可以使用外接的快门线来减少晃动,并且手扶三角架减少晃动。当然,当你腻烦了每次手动旋转导轨,或者为了在更小倍数下,避免晃动时,可能就是你将导轨升级到自动控制导轨的时候了。心急的同学们可能会希望一跃可以拍摄如“堆叠吧”里面的照片

6、,这些照片大多是在放大倍数5倍以上拍摄的,高的可以达到50倍。到那时,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是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防抖),如何实现更小的步进,布光等等。学习这些技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非常关心镜头的同学们,我们可以提前剧透一下,这个帖子中出现的镜头MP-E65的放大倍数围是1倍到5倍,非常适合新手琢磨微距拍摄的各种初期技巧。另外老蛙也有一款放大倍数在2.5到5倍之间的镜头。微距/显微拍摄的景深(DOF)或步进估计(depthoffield景深,stepsizes步进)第一步:根据FrameWidth幅宽(景物宽度)确定放大倍数要使用表1,先丈量你的拍摄对象。在拍摄对象前放

7、置一把尺,调整镜头对焦尺子和拍摄对象,得到你要拍的景物的尺寸,已确定正式拍摄时的幅宽。或者你可以仅用以下简单的计算公式:放大倍数=感光元件宽度/幅宽表1根据相机感光元件宽度和幅宽(景物宽)确定放大倍数感光元件尺寸幅宽4/3画幅APS-C画幅(1.6倍率)全幅(36×24mm)500.0mm0.0360.0.072350.0mm0.0.0.10250.0mm0.0720.0920.14200.0mm0.0900.120.18140.0mm0.130.160.26100.0mm0.180.230.3670.0mm0.260.330.5150.0mm0.360.460.

8、72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