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47877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7
《屈读书心得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王智辉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细细品位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教师也是普通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到底爱孩子的覆面有多大,爱到什么程度?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
2、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爱”的理解。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在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有了它就为我指出了
3、一条明朗的道路。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例子,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做了专业化的展示: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找到一些
4、启示。以上就是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4《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读后感屈建林一、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头脑中反应出的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它往往以人的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表现出来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当个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促使人去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活动,从而产生相适应的动机。需要是人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学习需要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二、学生需要不等于学生成长的需
5、要学生的喜好和需要,不一定引导学生发展,不能当成学生成长需要。因为成长中的个体具有相当强的原始享受本能和自我中心本能。而且,社会环境多元,不良价值取向会通过各种渠道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成长中的学生独立选择发展的取向的能力不强。发展不会在无引导下自动发生。能不能说“成长需要”是教师、家长根据学生成长状态,分析其发展可能性,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就好像吹气球,教师、家长吹学生这个被动的气球,越吹越大,最后爆裂。综合相关研究,人类个体发展必须在“普遍期望的环境”里,在与师长、朋友的交往关系中产生,人类个体朝
6、向理想水平的发展主要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只有当个体较弱时,建构才是在他人的引导下启动。即人类个体发展主要需要“互动”。有人说:人的成功“知识”只占百分之二十,而“情”却占百分之八十,需要在社会这个环境里让他去分析、判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升为能力。去摸做石头过河。三、问题,往往是学生成长需要的表现教师只有找准了问题,教育活动才有效。教师要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实践。4《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书心得屈建林读完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这本书,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自己的感
7、觉!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的!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这样上课呢?可能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吧!李镇西老师的课上得你没有办法学,没有套路,没有方法,没有可学之处。正如古人所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对妻子说:李老师的课可以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她说,有那么好吗?我说,我觉得有!那是一种境界,是做老师的一种追求,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课是生成的。他似乎从来都不准备一节课应该如何去上,但是时时都在准备!据说他没有备课本,但是他的书上从来都是写得密密麻麻,写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领悟、自己的独到的看法,以
8、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所产生的疑问!他对文本的解读不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解读,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解读,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