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43719
大小:1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7
《ATP的主要来源_细胞呼吸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讲述法四、教学用具PPT、实物展台、板书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及说明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对上
2、述问题充分发表看法,并作出假设 提问: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总结过渡到细胞呼吸概念。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对学生的假设进行归纳。 如何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通过实验来证明。提出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
3、有回忆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和酿酒的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提出疑问:馒头比较松软是因为含CO2,CO2是由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无氧条件下能产生CO2吗?有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吗?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
4、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实验材料用具,拟定方法步骤,初步画出实验装置图。选择的材料用具:酵母菌、5%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橡皮球、锥形瓶、弯头玻璃管、试管、滴管等。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该处设计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小组
5、交流,汇报结果,得出结论 CO2和酒精产生。)设置几个实验组?(2个。)2.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配制适宜的酵母菌培养液,温度控制在25~35℃。)4.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用演示文稿投影两则背景知识:1.酵母菌的情况介绍(略);2.检测酒精的原理(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无漏洞? 认真倾听,评价探究学习行为与效果。 提出试验过程中遇到的两
6、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从A瓶中取出的培养液经鉴定也变成灰绿色?如何改进?2.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依据实验的基本思想设计实验方案。例如,某小组设计方案如下:1.往A、B两个锥形瓶装入配制好的等量酵母菌培养液;2.为检验两瓶是否有气体产生,橡皮塞上均插入一玻管,A瓶另加一支玻管,并用橡皮球通过玻管向锥形瓶内通气,以保证A瓶内有氧气存在,B瓶无氧,图示如甲、乙。 3.将A、B瓶分别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E相连,图示如丙、丁。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学生对上述方
7、案提出质疑:橡皮球间断而持续的通气,会导致D瓶变浑浊,如何排除干扰? 经讨论,该小组对上述丙图装置作了如下图戊的改进,即在瓶A前再加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C,让通入的气体先通过该锥形瓶,吸收掉其中的CO2。依据上述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开始实施实验。一段时间后,D、E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测A、B两锥形瓶中是否有酒精生成(A瓶酒精阴性,B瓶酒精阳性)。问题唤起思维。在设计实验方案前,设计问题串,引发学生回忆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顺利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提供学生未知知识,为学生顺利完成实
8、验设计铺路搭桥。 完善实验方案,减小实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小组内成员的密切配合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用最规范的操作收获最贴近事实的结论。学生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 启发思维,再探究有同学认为,在有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以致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你同意吗?你如何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以保证实验更严谨?3.由思考题1提出问题:有人认为该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