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

ID:55918094

大小:81.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14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_第1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_第2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_第3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_第4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

2、、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

3、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

4、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

5、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

6、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

7、.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

8、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