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说课稿.doc

去括号说课稿.doc

ID:55917169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4

去括号说课稿.doc_第1页
去括号说课稿.doc_第2页
去括号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去括号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神河中学:陈波各位同行、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下面我将从知识背景,设计理念等方面简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处理。一、知识背景: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内容。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立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

2、惯,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依据的重要性。相信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知识分析:“去括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加减》的第4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且对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的,重点探讨去括号的法则。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与合并同类项相同,是整式加减及以后化简代数式、解方程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去带有负号的括号,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4.学习目标:依据课标要

3、求和学生学情我把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3过程目标:经历类比带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5.重点与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6.教学评价:(1)评价量规:随堂提问,练习反馈,作业反馈。(2)评价策略: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式点评相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助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二.设计理念: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及动画演示,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们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也获取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讨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

5、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3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的方法组织教学,以问题的设置为主要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积极观察,共同探讨等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进而体现“主动获取,落实四基,发展能力”的数学原则。(2)学法指导,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

6、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四.活动流程和时间划分:序号活动名称内容目的时间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实际问题引出去括号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去括号的必要性。2-5分钟活动2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主动参与,探究法则2范例点击应用新知。让学生学以致用。15-16分钟活动3变式训练巩固新知通过变式练习,使思维拓展16-17分钟活动4归纳小结内化新知反思,自我评价、总结4-5分钟活动5推荐作业深化新知分层要求,异步达标1-2分钟五.教学流程(见教案)六.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的聚焦点,在教育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展示教学思路,引导思维的作用。黑

7、板分作两部分右边屏幕投影和左边板书,中间板书课题,下面板书去括号法则和板演等。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