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

ID:55909500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13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_第1页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_第2页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_第3页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_第4页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怎样评价一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崔允漷)“学生真的学会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探讨的课程问题。因为,“学生学会了什么”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既规定教学过程的方向,又提供教学有效的证据。“学生学会了什么”催生课程理念早期教育家都站在“教”的立场上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虽然确实为教育走向专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始终缺乏科学证据。真正以“科学”的方法来编制课程的是美国教育学家博比特,他的贡献在于从“学习活动设计”中将“学生学会了什么”的问题突显出来,宣告课程从此诞生了。然而,真正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会了什么

2、”的人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他认为,在任何课程发展工作上,都必须回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原理不仅明确提出以“目标”代替“目的”,并将之贯穿课程发展的始终,而且还把“评价学生真的学会了什么”作为关键的一个要素,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课程不同于教育的“理性思辨”——关注作为理想的目的,涉及以“为什么教”为统领的“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课程源自“科学的方法”,如科学的调查研究、投票或民意

3、调查,倡导基于证据的推理,涉及以“学生学会了什么”为统领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何为“学生学会了什么”泰勒的学生布卢姆及其追随者为“学生学会了什么”的实证化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就实用而言,仍存在一些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尤其是他提出的分类框架在教学实践的指导力上存在缺陷。笔者尝试从三个角度提出新的“学生学会了什么”的分类设想。指向习得结果的三类目标。从最终习得的结果来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就有三种目标:一是成果性目标,该类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都是成果性的。二是过程性目标,即学习经历就是

4、所需要的学习结果,该类目标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经历、体验、体会等。三是创造性目标,即涵盖学习经历与学习结果的目标,其过程往往是可预设的,其结果是重要的,但却是开放的、难以预设成果的,该类目标采取的行为动词通常是制作、设计、表演、创作等。这样分类最大的贡献是结合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从宏大的目的出发将“有价值的结果”落到实处。此外,它不仅关注了成果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且还能关注到过程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通过“结果的留白”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目标。指向意义形成的三阶目标。从学生学习意义形成的过程来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大

5、概可以分成三层阶梯式的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即“什么是值得学习的”或关于“是什么”的目标;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即关于“怎样习得特定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三是意义与价值目标,即“通过此过程习得特定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有何意义”的目标。此分类的意义在于让教师认识到“教书”不等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经历正确的“过程与方法”来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指向教学实践的三维目标。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不能将一节课的目标分别写成“

6、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应该将两维或三维结合在一起陈述,这样陈述就兼顾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同时,也解决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单独写成一条目标所带来的“无法评价”或“有直接教情感之嫌”的问题。教师应如何确定并叙写目标建构课程的第一要务就是必须将“学生学会了什么”清晰化,确定清晰的目标是为了评价,即陈述目标就是为评价服务的,不能评价的目标就不用叙写。但实际上目标只是教育结果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教育结果的全部。这就是课程思维的局限性

7、,也是“教育”走向科学化而成课程后必须付出的代价。教师将如何清晰地陈述“学生学会了什么”?应以“三类”目标定位,以“三阶”目标立意,以“三维”目标叙写。从抽象到具体,目标有教育目的、学科目标与教学目标三层。作为教师,陈述目标就是将学科目标具体化为学期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目标、主题目标、课时目标,以便开展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当教师在确定学期、单元、主题或课时的目标时,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然后追问:以三类目标定位,即该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结果侧重哪一类目标?以三阶目标立意,即该知识或技能对学生来说

8、有何意义或价值?这样的意义或价值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即怎样学习的问题)?以三维目标叙写,即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如何以三维目标为参照、逐条叙写该知识或技能的全部学习目标?所叙写的目标一般要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并且任何目标都必须以清晰、可评价为前提。教师必须从追问或澄清“学生学会了什么”开始自己的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