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游泳谨防中耳炎.doc

少儿游泳谨防中耳炎.doc

ID:55874845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12

少儿游泳谨防中耳炎.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少儿游泳谨防中耳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安全:少儿游泳谨防中耳炎   游泳性中耳炎是游泳中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少年儿童。主要原因是少儿咽鼓管发育不成熟,在游泳时,一旦呛水,池水容易进入咽鼓管,细菌也随之而入,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在游泳中池水也可能从外耳道进入,诱发中耳炎。主要表现是在游泳之后,耳朵疼痛、流脓和听力减退。   一般游泳性中耳炎可分为以下四期:   ①早期(卡他期):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此期时间不长,常被忽视,特别

2、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②中期(化脓期):炎症继续发展,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症状随之加重,体温可高达40℃,耳痛剧烈,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听力减退显著。全身症状亦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③晚期(穿孔期):鼓室积脓增加,鼓膜毛细血管受压,局部坏死破溃甚至鼓膜穿孔,脓液由此外泄。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之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黏液脓性或脓性。    ④恢复期:鼓膜穿孔引流通畅

3、后,炎症逐渐消退,鼓室黏膜恢复正常,耳流脓逐渐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当然,不是每个患儿都会经历这四个期,只要早期防范和治疗,就可能将中耳炎控制在较轻的程度。    游泳性中耳炎是可以预防的。方法是在游泳前先戴上游泳时专用的耳塞或用棉花塞堵住外耳道口,在游泳后,再及时将耳中水排尽,用棉签吸干,并让孩子侧卧,向外耳道滴入2%柳酸酒精或5%硼酸酒精3~4滴,轻轻按摩外耳道耳前皮肤,使药液确实流入耳道。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患了中耳炎,除积极治疗、采取上述预防

4、措施(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外,还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患者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   外耳道一旦进水,上岸后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置。   ①足跳法 如右耳内存水,头偏向右侧,左腿弯屈提起,用右腿单脚原地跳几次,水即流出;相反,左耳内进水,头偏向左,用左脚跳。    ②吸引法 将头偏向积水耳朵的一侧,用手掌紧压在这个耳朵的耳孔上,屏住呼吸,然后迅速提起手掌,即可将水吸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