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62297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0
《中钢协 寻找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发展新战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钢协】寻找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发展新战略 “201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我国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稳定,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宏观经济总体面临下行压力,市场、环保对行业的制约将更加明显。我国钢铁工业将迎来‘深化内部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全面推进年’。”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在谈到2015年钢铁行业的运行形势时指出。 生产增速回落钢价、投资下滑出口增加 2014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国内需求增长趋缓的影响,钢铁行业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
2、形势,但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钢铁产量增速明显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23亿吨、7.12亿吨和11.2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0.9%、0.5%和4.5%;平均日产粗钢225.4万吨,虽然日产水平仍显偏高,但生产增速大幅回落。 二是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4年,受钢材需求疲软、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钢材价格呈现不断下跌的态势。据钢协监测,截至2014年1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点,同比下降16.05点,降幅为16.19%。全年除了4月
3、份和10月份价格略有回升外,其它各月均呈单边下行态势,且各月价格指数均低于上年同期,反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是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2014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3年同期下降3.8%,其中黑色矿山投资同比增长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投资同比下降5.9%,在上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这说明国家严控新增产能项目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是钢材出口大幅增长。2014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累计进口钢材1443万吨,同比增长2.5%;进口铁矿石9.33亿吨
4、,同比增长13.8%。虽然出口数量增幅较大,但出口价格下降也较多,与2013年同期相比,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下降11.5%,进口价格上涨2.5%。 行业效益好转不同企业分化 2014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较为平稳,但整体经营形势较为严峻,企业间经营状况有所分化。 实现利税、实现利润同比均保持增长,亏损面和亏损额也出现下降。2014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前10名盈利占全部盈利额的60%,其中有7家企业实现利润保持增长;亏损前10名的企业亏损额占全部亏损额的90%
5、,其中4家企业由盈变亏、2家企业同比增亏。钢铁企业间经营状况分化加剧。2014年,会员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0.85%,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屈秀丽指出:“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虽然同比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主营业务利润大幅增长是企业盈利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同时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增加也为利润好转提供了支撑,其他非钢盈利明显下降。屈秀丽指出,在钢材结算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铁矿石、煤炭等主要原燃材料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其价格降幅明显扩大,尤其是铁矿石价格2014年出现大幅下降的
6、走势,是钢铁企业效益好转的最主要因素。加上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对标挖潜、节能降耗,使钢铁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据钢协统计,2014年,会员钢铁企业实际结算价格(不含增值税)同比每吨下降300多元,降幅超过10%。同期,会员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采购成本同比下降超过20%,国产铁矿石采购成本下降近16%,降幅均超过钢材价格降幅。 与此同时,期间费用同比增长。2014年,会员钢铁企业期间费用整体同比上升5.62%。其中,管理费用同比下降,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这说明企业在加强管理、降低费用
7、方面工作力度较大,同时也反映企业销售和资金都较为困难,导致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幅上升。 此外,钢铁企业普遍加强了资金管理,原燃材料等库存周期大幅缩短,减少了资金占用。同时,企业主动扩大融资渠道、控制银行借款规模,行业资产负债率同比出现下降。 需求增幅不大提效难度加大 2015年,世界经济发展将延续温和增长格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增长仍将乏力。世界经济将维持小幅增长态势,预计钢材需求也将保持小幅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
8、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比2014年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国际钢协2014年10月份发布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增长幅度继续保持2014年增长2.0%的水平,表现消费量将达到15.94亿吨。 国内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5年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