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docx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docx

ID:55861140

大小:16.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0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docx_第1页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docx_第2页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心中隐隐的怕,真的担心我就是拿走孩子幸福的罪魁祸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终于如释重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李跃儿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朔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  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儿童的认知状况与心理特征。儿童正处于探知

2、世界的阶段,处处与成人作对;处处执拗。为什么会这样?亚杰有个说法,就是儿童还不能理解自然的规律,如时间不能倒流、空间不能重叠、因果必定关联等等,不理解就会哭闹,这是作为人必须经过的阶段。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理解又要有耐心,放手让孩子依*自己的努力认知,“经验”到“规律是不能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告诉了她,就会切断她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思维能力;如果强行阻断,比如采用打骂的方式,不但会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还会造成心理问题。  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

3、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大都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比如零到六岁,被教育学家们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如果他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而大多数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

4、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于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李跃儿已将自己教育孩子、教育教师、教育家长的经历、经验及成果写成一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她告诉读者: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成人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没有幸福感,人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  我曾经问过几个孩子“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呢?”有的说:我的幸福就是星期六、星期天可以躺在床上睡懒觉。另一个迫

5、不及待地抢着说:我的幸福就是可以天天到外面去玩。还有的说:我的幸福就是老师每天不要布置作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回答,我惊呆了,原来在我们眼中是那样的幸福的孩子们,其实一点也不幸福。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李跃儿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孩子们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那么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  李跃儿认为是我们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在这里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妈妈是属于那种过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类型,孩子成了她的一切,她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容不得有一点点不如人的地方。事事干

6、涉,眼睛老是盯着孩子,但是,她的眼睛里看见的全是孩子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孩子不是挨骂就是挨打,结果却是背道而驰。看到这里,像这位母亲,不允许孩子哪怕有一点点的错,一出错就非打即骂的情况,想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我们在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一出错,受到的大多是我们老师的冷眼。孩子为了不受老师的批评也只能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其实就在我们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剥夺了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幸福。  面对着这个妈妈的情况,李跃儿说“要做一个合格的菜农,首先要给菜苗生长的空间,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在它

7、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她用种菜这样一个实在的例子在告诫我们教育者,我们千万不能一刻不离地盯着我们的孩子,不能把我们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头上,不能用我们成人的观点去衡量孩子的行为,不能因为我们的一个冷眼而扼杀孩子的天性。我们要给孩子适度的空间,让孩子在属于他们的空间内,自由的遨游,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快乐,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幸福。  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