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

ID:5585868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9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_第1页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_第2页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_第3页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_第4页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的实质;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和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2.能力方面:(1)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及“南北议和”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

2、)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归纳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的辨证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情感目标:1911年,孙中领导和发动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江总书记在

3、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毛泽东、邓小平。”在20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满怀信心展望未的时候,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有更多、更深的崇拜与感激。因此,学好这段历史,对于青年学生激发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志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中华民国的成立是重点。中华民国是以孙中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历经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建立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2)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是重点。辛亥

4、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观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难点分析:(1)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是难

5、点。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得十分软弱。它不敢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甚至还不惜以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和保护列强在华的各种权利、利益等为条,寻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尽管如此,由于革命党人致力于推翻“洋人的朝廷”,所以,南京临时政府仍不失为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辛亥革命不失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是难点。应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并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史实、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并辅之以必要的简明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资产阶级的革

6、命性、妥协性及其原因。(3)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是难点。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然而,中国的封建统治依然在继续。学生往往忽略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结束封建统治的区别,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同时,他们对于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一次失败革命的结论,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状况等方面,分析、说明辛亥革命的巨大影响、不足之处及留给后人的惨痛教训。时安排2时堂教学设计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请同学们回忆

7、一个问题:这两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由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生:(思考、回答问题)师: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镇压的政策,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都是被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力镇压而失败的。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仍然采取了这种政策。只不过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他们也在不断地变换干涉、镇压的手段。下面,我们看一看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又耍出了怎样的花招。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师:同对待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一样,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积极策划并开始了武装干涉的活动

8、。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帝国主义策划、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生:(阅读、归纳)师:但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加之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