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

ID:55847672

大小:4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学校:银川回中命题人:刘飞鹏一、积累•运用(35分)1.默写。(15分)(1),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2),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4)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5)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8),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散入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11),琴瑟友之。(《诗经关雎》)(1

2、2),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13),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4),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15)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原创】【命题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增加积累。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积累及正确书写。【参考答案】略2.补全下列成语。(4分)根深固受益浅无人问温知新【原创】【命题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的要求,考查学生识记、积累常用成语的能力。【参考答案】蒂匪津故3.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字可以从字形联想到字义,有些字可以根据组成部分猜出字义,有些字可以从它们的组成部分

3、推测出字音、字义。请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简析字形或字义的联系。(2分)【原创】【命题意图】引领学生感受汉字集形体、声音和释义三者一体的独特魅力。【参考答案】“休”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人倚在树上,表示休息。“采”由“爪”和“木”两部分组成,表示用“爪”到“木”上摘采。“末”是在“木”上加一横,用来指树木的枝叶或树梢,后引申为“东西的梢或尽头”。4.经典诵读。(4分)《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请根据下列描述按要求填写恰当人名,并概括写出与之相关的一个经典故事。(1)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又坚决反对宋江接受招安。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异常。经典故事:(2)话

4、说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被权奸高俅所害,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时,又被董超、薛霸绑缚。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是迟,那是快,薛霸的棍拾举起来,只见林冲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去外”这来人是(绰号)。经典故事:【原创】【命题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中“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并检验学生是否做到了真阅读。【参考答案】(1)李逵为母杀四虎斧劈假宋江怒扯招安书(2)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各写出一个即可)5.下列语段划线处有语病,请改正。(4分)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

5、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改编】【命题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中“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要求,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参考答案】(1)“应该”或“必须”。(2)“的对象”。(3)“走进”改为“翻开”。(

6、4)“无数的”放到“生灵”前。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演讲词。(2分)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改编】【命题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中“了解常用修辞,体会表达效果”的要求,考查学生对“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的了解。【参考答案】“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由于语序不同而构成鲜明对比,使卑鄙者更渺小,高尚者更伟大。通过对比饱含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赞誉之情。5.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曾领孟子搬了三次家,这就是有名的“孟母

7、三迁”的故事。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1)请给漫画你个标题。(2分)(2)围绕画面含意,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改编】【命题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领悟漫画的讽刺手法。【参考答案】(1)《孟母无处迁》。(2)网吧,游戏厅,暴力影视,低俗刊物等充斥着孩子的视听,还孩子一个良好地生长环境,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二、阅读(40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