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名币购买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币购买力分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分析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了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变化的作业,这一作业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讨论人民币的走势,尤其是其对内大幅贬值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当然人民币对外升值给国家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毕竟它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安全。为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来分析人民币的购买力。一、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对内贬值,即为国内的通货膨胀,我们都知道其主要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个人认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通货膨胀包含上述全部类型。具体分析如下:1、货币流
2、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增加。货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低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低11.2个百分点。皆远超真实经济增长需求。2、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投资过热。自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11.5%。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
3、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如房地产、有色金属冶炼等。3、食品、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近几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物价上涨。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大幅提高了公务员、教师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使得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加,继而对价格的
4、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对策鉴于我国目前面临的人民币对内持续贬值、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严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1.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央行应继续提高利率水平,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形成稳定的紧缩性政策预期,抑制货币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投资过热现象降温。同时,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央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适时适量地出售有价证券,以缓解货币量供应过度的局势,还可以向部分贷款数额增加较快、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进行货币回笼,防止货币流动过快过热。2.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供需,稳定物价,尤其是做好房地
5、产、食品类行业的社会供给。3.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遏制资本大进大出,防止投机过度引发泡沫,使人民币过快升值。4.调整贸易结构,扩大进口,减少与别的国家的贸易顺差,以防止外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二、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遗憾的是这几年人民币在对内贬值的同时,还在对外尤其是对美元大幅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由当初的8.27∶1升至目前的约6.5025∶1,升值超过21%。即便是自2010年6月19日的汇率弹性化调整以来,其对美元的升值亦超过了2%。其升值具体原因如下:1、货币制度和汇率政策有问题。我国人民币汇率紧跟美元,且基
6、本上是固定汇率。这样就很被动,人家贬值我们没有相应贬值,事实上就是被动升值,2、国际收支顺差。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3、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从此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到现在的2.45万亿。巨额的外汇储备给已经烫手的人民币又加了一把火。4、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以
7、维护其本国的利益。他们企图通过阻碍中国商品过大规模地进入其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美国为例,实施“弱势美元”政策,力图扭转其国际收支逆差局面。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对策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措施,从根源上解决:1、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应对资本开放可能造成的金融危机;为提高经济主体抗风险的能力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渐进化的方式放开资本市场,放松对人民币汇率交易、浮动的管制,以强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适应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