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

ID:55842415

大小:33.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9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_第1页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_第2页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_第3页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_第4页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音乐课改初探【摘要】:音乐课改教材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陕西省定边县民族小学【关键词】:素质、能力、个性、综合智力素质、双语教学、评价机制【正文】:一、课改强调了对学生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音乐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2、,因此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的。原来的各科教学中较多的是只重视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重视。以音乐教学来说,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个性的培养。而教改后的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还强调学生综合智力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协

3、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学生愿学、乐学。因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例如,律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做整齐,师生

4、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以至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同样学律动《齐步走》时,我让学生听音乐律动进入教室,启发学生想象:“我们是大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高高兴兴地来参加联欢会”,每个人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小植物并模仿它们的样子,只要跟着音乐互相不碰撞,学生们无拘无束跳着、飞着、跑着、爬着,有的是大象、有的是犀牛、有的是眼镜蛇,等等。最后大家都进入教室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当音乐一停,各人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动物、植物在干什么”。有一个小女孩趴在地上还不时地伸伸舌头,她得意地说:“我在模仿家里的小猫在看电视!”《齐步走》的律

5、动不仅培养了韵律感,又显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他们的个性。又如律动游戏《青蛙学唱歌》就是以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启发学生:“假如你是青蛙,你怎样学唱歌”。学生自编的动作来自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由于学生个性各异,每个学生创造的动作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学生边做动作,边随着音乐即兴表演。生动有趣的动作常常使学生边做边笑,最后教师随便说一个数字由学生自由组合,谁找不到小伙伴谁就给大家唱一首歌。在这个游戏中既培养了创造力、现场应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也极高。我们

6、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在一次创造活动中,田夏一郎小朋友一下子创编了21个动作,叶皖宁小朋友也编了32个动作。二、课改给了教师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虽然课改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形式各种式样,这样上起课来比较灵活,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1.在课堂上采用双语教学我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学生问好:表扬有创新精神、有勇气、大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Vreygood.回答正确:OK.学生称呼我:MrssQiu或TeacherQiu.表

7、扬同学时全体学生用:Good,good,verygood.起立、坐下:Standup、Sitdown.这种比较有新意的课堂教学,不仅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新颖,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使科目与科目之间接近了距离,向科目综合化趋势发展。2.让学生走出课堂有学者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一般来说,学生到第三节课时大脑左半球已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就必须使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转移到大脑右半球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心,也就是使大脑左半球皮层

8、的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换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