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

ID:55821824

大小:51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09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_第1页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_第2页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_第3页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_第4页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解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11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5.11建设场地防排洪设计洪水的形成防排洪设计要求防排洪措施防排洪设计与总平面设计的关系防排洪设计12.1洪水的形成植物覆盖少人为因素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5.11.2防排洪设计要求应节约用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结合施工造地还田。应与场地所在地区的农田水利措施相结合,以达支援农业、减少防排洪工程量的目的。5.11.2防排洪设计要求应因地制宜,既保证洪水宣泄畅通,也应尽量减少防排洪工程量。对场地所在地区的汇水面积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径流、气象等的现状、过去和将来的规划进行调查研究

2、,弄清内在关系,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设计数据。5.11.3防排洪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种树植草修建水库调节洪水利用相邻水库调蓄洪水利用流域内干、支流上的水库群联合调蓄洪水沿河修建防护堤5.11.3防排洪措施沿防护区修筑围堤向下游河道分洪向海洋分洪跨流域分洪利用洼地、民垸、坑塘分洪5.11.3防排洪措施修建排水工程挖高填低整治河道利用河槽调蓄洪水利用湖泊滞蓄洪水5.11.4防排洪设计与总平面设计的关系防排洪设计应与总平面设计统一考虑,总平面设计时应合理确定排洪沟等的位置,其设计应保证洪水宣泄畅通。5.11.6防洪设计设计流量防洪设计标准排洪沟防

3、洪堤5.11.6防洪设计设计洪峰流量的确定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深入进行调查,将调查和计算相结合,认真进行分析比较而确定。5.11.6.1设计流量5.11.6防洪设计防洪设计标准应根据场地的性质、重要程度、受淹损失,结合地形、地势、汇水面积、排洪沟所在位置等因素确定。5.11.6.2防洪设计标准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等级重要性非农业人口(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年)Ⅰ特别重要的城市≥150≥200Ⅱ重要的城市150~50200~100Ⅲ中等城市50~20100~50Ⅳ一般城镇≤2050~205.11.6防洪设计工矿企业的等级和防洪标准5.11

4、.6防洪设计等级工矿企业规模防洪标准重现期(年)Ⅰ特大型200~100Ⅱ大型100~50Ⅲ中型50~20Ⅳ小型20~105.11.6.3排洪沟排洪沟是为了使山洪能顺利排入较大河流或河沟而设置的防洪设施,主要是对原有冲沟的整治,加大其排水断面,理顺沟道线型,使山洪排泄顺畅。截洪沟是排洪沟的一种特殊形式,可在山坡上选择地形平缓、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修建,也可在坡脚修建截洪沟,拦截坡面水,在沟内积蓄或送入排洪沟内。5.11.6防洪设计5.11.6.3.1平面布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排洪沟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沟渠,适当修整,但应满足排洪要求。当排洪沟附近布

5、置建筑物时,排洪沟最好选择在靠近山地一侧,以便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护岸工程。5.11.6防洪设计5.11.6.3排洪沟排洪沟的位置尽可能选择在地形平缓、地质较稳定地带,以防止坍塌变形,并可减少工程量。排洪沟一般不宜穿过场地,当不得不这样布置时,应尽量减少该排洪口的流量,尽量不妨碍重要建筑的发展。5.11.6防洪设计5.11.6.3排洪沟5.11.6.3.1平面布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排洪沟尽可能采用明沟,并减少弯道,保证洪水的宣泄无阻。沟底的宽度应尽量保持一致,如有变化,应设置渐变段,渐变段的长度一般为5~20倍的底宽。5.11.6防洪设计5.1

6、1.6.3.1平面布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5.11.6.3排洪沟主支沟相交时,应尽量顺水相交,转弯处其中心线的半径应不小于沟内水面宽度的5~10倍。在与河道相交时,其交汇角对下游方向大于90°并作成弧形。5.11.6防洪设计5.11.6.3.1平面布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5.11.6.3排洪沟5.11.6.3.2配置类型顺山沟坡脚布置主排洪沟5.11.6防洪设计5.11.6.3排洪沟顺原有河沟布置主排洪沟在坡地和沟地上游布置截洪沟5.11.6.4防洪堤当建设场地沿江(河)、沿海,其场地标高低于洪水位标高时,采用填土提高场地标高不经济或不可能,可采

7、用筑堤防洪。5.11.6防洪设计5.11.6.4.1布置要求在围堤定线时,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应选择较高的地段,以减少土方量围堤的路线要和设计淹没线及其流向相适应当在堤顶筑路时,应符合道路的要求5.11.6防洪设计5.11.6.4防洪堤尽量减少拆迁应与建筑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应选择在水流较平顺地段,并要嵌入其他堤岸、土丘、山丘中3~5米。5.11.6防洪设计5.11.6.4.1布置要求5.11.6.4防洪堤当建设用地位于河流干流和支流一侧或两侧时,可沿干流及支流两侧筑堤,部分地面水、生活污水等用泵排出。这种形式对排泄支流的流量很方便,但缺点

8、是增加了围堤长度和道路桥梁的投资。5.11.6防洪设计5.11.6.4.2布置形式5.11.6.4防洪堤只沿干流筑堤,支流和地面水用水泵抽出。这种形式只有在支流流量很小,堤内有适当的蓄水面积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