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1828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有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植树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观看了刘雯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的课例以后,我感受颇深,数学建模方法对解决许多数学应用问题帮助很大,结合自己的教学有如下体会。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植树问题一、问题的提出小学三年级数学(青岛版六年制)第四单元,学习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后在聪明小屋中展示了这样一道题:桥长50米,每5米装一盏灯,你知道桥的两边各装了多少盏灯吗?(提示,两端都装了吗?)我在教学中依据过去的教学经验给同学们做了细致的分析。把这一问题分成三种情况:一、两端都装,(50÷5+1);二、一端装,(50÷5);三、两端都不
2、装,(50÷5-1)。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踊跃,基本学会了这一问题,可是过了几天又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用了9分钟,把同样的一根木头锯成6段要用几分钟?只有两个学生解答上来,却也说不出道理。我很迷惑同样的一类问题为什么同学们不会解答呢?于是我想起了数学建模这一方法。二、对数学建模与植树问题的认识模,就是模子,是用来制作其他器物的工具,这种模子一旦固定下来,是不可变化的,刚性的。现代化的工厂制造工业零件也用到制作好的模子。什么是数学模型呢?把一类实际问题抽象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数
3、学问题,即称为数学模型,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与生产劳动实际、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建立的一系列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法则,体系等等,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服务的,一旦建立就不可更改。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有人说数学建模那是专家的事,我们从事小学教育的人,只要用好模型就行了。诚然很多的公式定理经过专家的研究已经定型,我们拿来使用就可以了。可是在小学教学中有很多时候,学生把公式定理倒背如流
4、,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错误不断,该怎样解决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提到“建模与用模”的问题,我们要重视数学建模,让学生初步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更好的应用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一类典型的数学应用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一个学生会一个。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无从下手。建立一个正确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5、就非常重要。一、建立正确的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问题1、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在公路的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3、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以上几个问题都是植树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植树问题的模型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出示练习题,桥长50米,每5米装一盏灯,你知道桥的两边各装了多少盏灯吗?(提示,两端都装了吗?)首先学生尝试独立解
6、决,出现了三种方法:第一种、50÷5=10(盏)第二种50÷5+1=11(盏)第三种50÷5-1=9(盏)然后让同学们交流算式的意义,通过画线段图理解:50米是桥的长,5米是每两盏灯间的距离,50÷5求的是有10段,要求两端都装,还得加上开头的1盏。这时教师应指出10表示段数,1表示盏数,10段加上1盏怎么是盏数呢?段数和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通过画线段图和讨论发现,一段对应一盏灯,有多少段就有多少盏灯,所以50÷5求出的是段数,也可以看做盏数,段数和盏数是一一对应关系。用直观图让学生理解间
7、隔排列:○□○□○□○□……○学生分析共有4个○,4个□,一样多;然后加上省略号学生讨论一个○对应一个□,最后一个是○,表示○比□多一个,用一一对应的关系认识间隔排列。接着讨论锯木头的问题,题目中没有一个表示植树问题的标志,但经过同学们的分析认识,每锯一次就有一段,锯的次数和段数是一一对应关系,也就可以看做锯得次数和段数是间隔排列,最后一段不用锯,知道锯得次数+1=段数,明白了这个基本规律,再从时间来分析就简单多了。上楼问题,楼层和楼梯是一一对应关系,有这样的一段楼梯就对应有一层楼,也是间隔排列
8、,但是一楼就是一楼,没有楼梯,那么上楼梯的段数=楼层数-1。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就是间隔排列。解决植树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是关键,教师不能把模型直接抛给学生,而要让学生经过困惑探究总结的过程,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并且可以解决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