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

ID:55812082

大小:37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6-08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_第1页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_第2页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_第3页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_第4页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分子与细胞》一轮复习―6细胞膜.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胞是一个整体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第3-4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本章的知识结构是: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成分功能制备方法主要是:少量是: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糖类:约占细胞膜总量的2%~10%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抗体、激素等分泌物的排出细胞废物的排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分泌化学物质细胞膜直接接触细胞间形成通道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理:红细

2、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细胞胀破,使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从而提到细胞膜。细胞膜的制备方法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渗透压高,吸水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从而得到较纯的细胞膜。过程:选材-制片-观察-滴水-观察-结果四、细胞壁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壁是全通透的六、拓展训练1、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尝试解释其原理吗?2、你能解释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吗?(直径小于0.1毫米)六、练习题1、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的是:A、脂肪B、固醇C、磷脂D、维生素D2、细胞膜的

3、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淀粉和纤维素B.纤维素和果胶C.磷脂和糖蛋白D.蛋白质和磷脂【思路分析】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一般磷脂含量最多,起支架作用;蛋白质含量次之,与膜的功能密切相关;糖蛋白含量很少,分布于细胞的外表面,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七、练习题3、将紫色水萝卜的根切成的小块放入清水中,清水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若把紫色水萝卜的根切成的小块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红色,其原因是:A.沸水破坏细胞壁的结构B.水温升高,色素溶解度增大C.沸水破坏了细胞膜和液泡膜,使其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沸水使反应加快【思路分析】紫色萝卜

4、根的颜色是由根细胞内液泡的色素决定的。因为有液泡膜和细胞膜的限制,清水中的萝卜细胞中的色素没有离开细胞进入清水,所以清水颜色没什么变化。沸水变红,说明色素离开细胞进入水中,这表明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能力,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细胞的膜结构。七、练习题4.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A.胚成活,胚乳已死亡B.胚已死亡,胚乳成活C.胚和胚乳均成活D.胚和胚乳均死亡第4章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考点一、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考点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考点三、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跨

5、膜运输考点四、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内吞和外排主要考点:知识清单:§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红细胞的失水与吸水二、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表现出水分子的运输方向: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高低)三、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什么?四、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五、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

6、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二、细胞的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1、19世纪末,欧文顿推测细胞膜由脂质组成。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5、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单位膜”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并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4、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用电子显微镜

7、观察细胞。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6、1970年,科学家用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流动性。实验推理想像提出假说进一步完善不断发展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细胞膜是由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和少量的糖类组成。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的

8、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有些外侧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被)4、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5、膜的功能特点:选择性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