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统治》导学案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

ID:5580396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9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_第1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_第2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_第3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_第4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汉的统治》导学案《西汉的统治》导学案《西汉的统治》导学案西汉的统治:从“无为”到“有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与巩固【环节一】导入:早期国家形态概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从早期国家形态演进的视角复习《西汉的统治》。首先,我们一起扼要概览一下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纵观中国先秦三代,从国家形态演进与完善角度看:1)夏朝的统治,不过是松散的部落与王国一体多元并存的部落联盟联合体;2)到了商朝,尽管已经出现了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但它仍然是一种松散的独立方国联盟的联合体;3)然而,自西周开始,周天子通过封邦建国实现了天下归周,通过宗法制度实现了天下归姬,通过礼乐制度实现了天

2、下归心,建构起一个具有明显集权化倾向的邦国聚合体。4)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诸侯的割据纷争导致西周制度礼崩乐坏,建立在血缘宗法和礼乐制度上国家管理体制走到穷途末路。)在新经济、新阶级、新思潮不断萌发涌现的时代,一种崭新的国家管理模式正在酝酿之中。公元前221年,秦国顺应时势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6)然而,强大的秦朝仅仅存在了1年便告终结。由秦所开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局。面对强秦骤亡后的现状,继之而起的西汉统治者将何去何从呢?【环节二】汉初“无为”:大一统帝国的顺势重构一、背景:突出对

3、秦亡的借鉴:主观认识:客观现实:二、举措:政治:经济:思想:民族:注意:继承秦制革除弊政三、成效: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景之治帝国重建【环节三】武帝“无为”:大一统帝国巩固一、背景:因时而动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富日臻丰厚,西汉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政治: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学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思想:儒学的改造:汉儒大家首推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柔和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他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迎合统治者需要。二、举措:政治:思想:民族:化:三、成效几点注

4、意:1)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方面:“二世而亡”——宽简舒缓:休养生息、省刑约法;“孤立而亡”——郡国并行、王国问题;2)在无为而治的举措方面:汉承秦制;革除弊政;3)关于汉初治国思想——黄老之术: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遵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几点注意:1)武帝时代,儒学为何会获得如此独尊的社会地位的?(时代的迫切需要、儒学内容的变化)2)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3)西汉治国思想的成熟及其影响(对后世);【环节二】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汉初“无为而治”1)汉初为何“无为而治”?(背景)(1)秦鉴不远:暴政与孤立;(主观认识)(2)百废待兴:萧

5、条与贫弱;(客观现实)2)汉初怎样“无为而治”?(举措)(1)政治:汉承秦制省刑约法: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2)经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3)民族:被动退让屈辱和亲;(4)思想:守道遵法清静无为;3)“无为而治”成效如何?(后果)景之治(1)社会稳定(2)经济恢复教师策略:关于背景,可以请四川学生先回答,然后晋元学生补充,如果完整简单总结,进入下一环节;关于内容,可由晋元学生先回答,然后四川学生补充(汉与匈奴问题四川教材中涉及);关于后果,教师直接说出就可以了。教师总结:1)关于背景的说明: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方

6、面:“二世而亡”——休养生息、宽简舒缓、省刑约法;“孤立而亡”——郡国并行,王国问题;2)关于内容的说明: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在地方管理上做了改变:实行郡国并行;革除弊政: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暴政:所以,汉初在统治政策及治国理念上是借鉴秦暴政而亡的教训;3)关于汉初“无为而治”与大一统帝国的关系:西汉统治者通过无为而治的措施解决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问题,初步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恢复,大一统帝国重建。【环节三】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帝国的巩固——“有为而治”1)汉武帝“有为而治”的迫切性:(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政治:武帝即位加强集权;(

7、3)思想:阴阳道法儒学改造;2)汉武帝“有为而治”的新举措:(1)政治:内外朝制刺史制度“推恩令”(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民族:主动出击解除威胁;(4)化:儒家典籍被成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成为“经学”。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及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可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为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人学士的普遍追求。教师策略:1)背景请晋元中学学生回答,

8、四川学生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