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0327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第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各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二、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一
2、)知识与技能: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三、教学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四、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教法设计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
3、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二因)2充分利用本的图示21,22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3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产生原因。4“对症下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与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六、学法设计由于本人授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加上启发,引导学生理
4、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分析荒漠化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七教学安排2时八教具准备:1。充分利用本的图示及材料。2。利用多媒体九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复习引入:复习必修<2>第六《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酒精厂>,生态农业<留民营村>},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2分钟)(二)图片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图)引导分析,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数字记忆法)“
5、三区、三退、三化、二因”。(分钟)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示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展示图示“中国,世界荒漠化的分布”理解其危害性。(2分钟)(三)结合图21,22(本)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重点落实在图上①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特征。④植被水等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是荒漠化的前在因素。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0分钟)(四)印证练习结合图23完成思考题P17,P18活动。(8分钟)(五)引导学生阅读本P18—20结合图2,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①原因:人
6、口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②表现:三个过度。并列表归纳(人为因素表现,分布地区:用多媒体呈现),进一步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1分钟)(五)小结(2分钟)(六)布置作业:P21活动(1分钟)第二时(一)讲评作业引入: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分钟)(二)结合本材料,图212,213列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分布及原因。(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后果)(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照本落实,8分钟)(三)展示图片:回顾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让学生讨论分
7、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防治?(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钟)(四)明确归纳(落实在书上)(12分钟)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核心2内容3原则4措施(结合案例分析)(五)完成活动P21(分钟)(六)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分钟)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