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823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想飞的乌龟》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想飞的乌龟》教学反思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语一年级下第11单元“愿望”中的第二篇主体,根据印度传说《乌龟和野鸭》改写的。原是一篇带有讽刺性的寓言,而改编后的写的是乌龟在小鸟的帮助下大胆实现愿望的故事,不是讽刺,而是肯定乌龟敢于幻想、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本教材安排了会认13个字,会写7个字。 一、有效前测,找准起点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在上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本要掌握13个生字,全班19人不认识“忍”“摔”,14人不认识“裂”,12人不认识“端”和“棍”,9人不认识“感”“叼”,4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龟”,其他生字基本会认。 对于的主人公小乌龟
2、,全班有11人在自己初读之后认为这是一只愚蠢的、傻的、无知的乌龟,有8人直接抄写题,认为这是一只想飞的乌龟,有10人认为这是一只有好奇心、爱幻想的乌龟,有人认为这是一只勇敢的不怕死的乌龟,有2位具有批判性思维,既看到这是一只骄傲的乌龟也提到了这是一只有梦想的乌龟。 二、分散识字,重点突出 《语标》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既然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那么在堂上就要舍得花时间,但是又不能平分用力。基于以上的学情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分散识字,重点突出。导入部分直接出示“龟”的甲骨
3、,和学生一起猜字谜,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然后和老师一起书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深记住“龟”的字形,感受汉字独有的魅力,一幅画就是一个字。 在教学的第二大环节,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互学的时间,然后小老师带领集中反馈学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针对前测中难认的字“感忍”和“想”一起归类识字,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思记住汉字。“摔”、“裂纹”和多音字“重”同时出现在的一句话中,于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读准字音,同时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尝试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运用。“掉”和“摔”学生容易混淆,当学生对“摔”字记忆深刻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能区分开了。 在细
4、读,感悟内容的环节,我继续引导学生随识字,突破识字难点。比如:叼、端,在语境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尝试运用生字进行表达,进而帮助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力求达到《标》中提到的“识用结合”。这种随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让识字教学不再单调枯燥。 三、朗读想象,击破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拼读识字、听读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而且喜欢童话,喜欢故事。这为本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对于乌龟为什么想飞,掉下之后会想些什么,如何全面的认识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龟,对于学生说很难。 1-6自然段明确的阐述了乌龟的愿望,对话简洁,但不足以让学生对乌龟的美好愿望感同身受,体会到
5、这是一只敢于幻想的乌龟。于是,教学中先请同伴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借助金钥匙指导读好人物对话。接着老师创设情境,为本进行补白,作为提示语,和学生合作读书。在自己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在老师补白的话语中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加深理解和感悟。 两次想象,感悟实现愿望的过程和结果,全面认识主要人物。第一次借助插图和补充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乌龟飞上天后还看到了什么?体会乌龟飞起的心情,为理解实现愿望的过程不能骄傲、得意忘形做铺垫。第二次想象:乌龟掉下后会想些什么?自己想好后和同伴说一说,碰撞智慧,互相启发,然后全班交流。这时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点播的作用,对于害怕失败的想
6、法要适时补充人类从想飞到能飞的资料,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现愿望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在此基础上再谈一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龟。这时候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改变,有的说这是一只敢于尝试的乌龟,有的说这是一只勇敢的、坚持不懈的乌龟,有的说这是一只不怕失败的乌龟,还有的说这是一只坚强的乌龟。这只想飞的乌龟形象一下子变可敬、可爱起。 四、反思不足,不断提高 1、《标》中指出,写字同样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每节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本节时间安排欠妥,写字时间不足八分钟。 2、板书设计有想法,但是书写字体过大,不够美观。 3、关于质疑。《语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能对中不理解的
7、地方提出疑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而《标》中并未提及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想飞的乌龟》入部分,板书题后就引发学生疑问,学生提出“乌龟为什么想飞?它是怎么飞的?结果如何?”这三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理解了的内容。 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的主要内容,从题入手能够引发学生的疑问,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但是在一年级的语上怎样回应最初的质疑、围绕质疑开展教学,清晰的呈现主线,还要仔细琢磨做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