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

ID:55764585

大小:4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06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_第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_第2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_第3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_第4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交往的形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社会交往的形成第五节社会交往与心理发展•第一节社交需要•第二节社交吸引•第三节社交形成的理论•第四节社交过程第一节社交需要一、社交需要与独处需要二社交需要的形成途径一、社交需要与独处需要社交需要和独处需要是表现在人们心理世界中的相互矛盾的两种需要,两者的交替产生与满足维持着心理的动态平衡。当人们因缺乏社会交往而感到孤独时,会产生社交的需要,并通过与人共处和交往满足自身的社交需要;当人们因交往过多而感到烦恼时,会产生独处需要,并通过远离他人和独自活动满足自身的独处需要。二社交需要的形成途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源于人们的社交

2、需要,而社交需要的产生则源于先天的印刻、本能和后天的条件作用。1.印刻印刻是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2.本能本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先天性行为反应。哈罗(H.Harlow.1966)曾对人类的近亲恒河猴做过研究.3.条件作用条件作用是通过训练使人或动物学会将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的过程。在人际交往中,当别人的出现总给自己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时,会在别人与自己之间形成依附关系,产生希望别人出现、希望与别人交往的需要。第二节社交吸引社交吸引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相

3、互接纳和喜欢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心理距离的缩短。社交吸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一定的因素作用形成的。第二节社交吸引一、社交吸引的外在条件二、社交吸引的内在因素一、社交吸引的外在条件1.空间距离近2.交往次数多3.特征相类似4.需要相互补二、社交吸引的内在因素1.熟悉与社交吸引熟悉指交往双方清楚地了解对方的各方面情况。波尔曼等人(D.PerlmanandS.Dskamp,1971)曾要求被试对呈现的三种类型的人的照片作出喜欢与否的判断,这三类照片分别为正面人物(如科学家或牧师)、中性人物(穿运动服装的人)和反面人物(如海盗)。结果

4、显示,随着照片呈现次数的增多,被试对正面人物和中性人物的喜欢程度增加,但对反面人物的喜欢程度没有增加。2·外貌与社交吸引人们对交往对象进行知觉时,首先是通过对其外貌的观察来判断对其的好恶。阿龙森(E.Aroson)等人以公认漂亮的和不漂亮的女性为助手,让她们扮作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对男性被试的个性特点进行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结果表明,被试对不漂亮的女性所作的评价不重视,并对其持中等程度的喜爱。但对漂亮女性所作的评价非常重视,当他们得到肯定评价时,对评价者的喜爱程度极高;而当他们得到否定评价时,对评价者的喜爱程度最低。在询问是否

5、有兴趣继续参加研究时,他们表现出非常愿意再与漂亮的女评价者交往,希望有机会改变漂亮女性对自己的评价。兰迪(D.Landy,1974)等人通过让男性被试评价有魅力和无魅力女性所写的有关电视影响社会的短文的实验也证实外貌与社交吸引的相关关系。被试在阅读了附有作者照片的有魅力组、无魅力组和未附照片的对照组的短文后,普遍对有魅力组的文章持肯定态度。赛格尔(H.Sigall,1975)用同样的方法让被试以法官的身份为有诈骗和夜盗过错的三组材料进行判刑,结果对与美貌有关的诈骗行为倾向于给予有魅力组重判,而针对与美貌无关的夜盗行为则倾向

6、于给有魅力组更多的同情。3.品质与社交吸引安德森(N·Adeerson,1968)曾用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顺序排成序列,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喜欢、最不喜欢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要个性品质如下(见表5-1)。表5—1个性品质受到喜欢的程度高度喜爱的品质中性品质高度厌恶的品质真诚固执古怪诚实刻板不友好忠诚谨慎饶舌真实追求完美狭隘可信易激动粗鲁聪慧文静自负可依赖好冲动贪婪有头脑好斗不真诚体贴腼腆不善良可靠不明朗不可信热情易动情恶毒善良羞怯令人讨厌友好天真不诚实快乐好动不真实不自私空想冷酷幽默追求

7、物欲邪恶负责反叛装假开朗孤独自私信任别人依赖别人说谎4.能力与社交吸引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有能力、有水平或在一些方面有一定专长的人,但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这是由于虽然人们爱慕在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人,愿意与他们交往,但当他们过于优秀,对自己形成一定心理压力时,则往往敬而远之。阿龙森等人在1978年曾给被试呈现四种人,即才能出众但犯有错误的人、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才能平庸且犯有错误的人和才能平庸但未犯错误的人,让被试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以及他们喜欢的程度。结果表明,才

8、能出众但犯有错误的人被评价为最有吸引力的人,才能出众而没有错误的人仅被排在第二位。这种有才能的人犯有一些错误非但不会有损其声誉,反而更增加其吸引力的现象被心理学称为犯错误效应。第三节社交形成的理论一、符号交流理论二、人际互动理论三、角色理论一、符号交流理论米德(G·H·Mead)是符号交流理论的创始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