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

ID:55760602

大小:2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06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1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2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3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4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5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6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7页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_第8页
资源描述:

《酱油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酱油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酱油涉及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标签、感官、氨基酸态氮、全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铵盐、砷、铅、黄曲霉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菌落总数等。标 签  GB2717-1996《酱油卫生》中要求酱油产品在标签上标明是"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烹调酱油"用于烹调炒菜,不对菌落总数指标进行控制。,"餐桌酱油"用于凉拌、佐餐,需要对对菌落总数指标进行控制。          GB18186-2000《酿造酱油》和SB10336-2000《配制酱油》中都规定了要如实标明酱油生产的方法,即是酿造的还是配制的

2、,其目的是要让消费者清楚所购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氨基酸态氮  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指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它代表了酱油中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在行业标准中,酱油的质量等级主要是依据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确定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要求分别为:≥0.80、≥0.70、≥0.55、≥0.40g/100ml。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17-19966《酱油卫生》标准中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0.40g/100ml。  造成氨基酸态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

3、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有的企业为了使生产的劣质酱油合法化,在企业标准中制定了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氨基酸态氮指标,这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章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的规定。全 氮  表示酱油中蛋白质、氨基酸、肽含量的高低,是影响产品风味的指标,不属于强制性指标。推荐性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分别为≥1.60、≥1.40、≥1.20、≥0.80g/100ml。产品工艺不同,要求略有差异。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指的是

4、酱油中除水、食盐、不溶性物质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肽、糖类、有机酸等物质。是影响风味的重要指标。推荐性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分别为≥20、≥18、≥15、≥10g/100ml。产品工艺不同,要求略有差异。总 酸  指酱油中全部的有机酸折合成乳酸的量。主要反应了生产发酵过程的工艺水平,一般来说是由于菌种不纯或在工艺过程中引入杂菌所致。总酸过高,使用产品有酸味,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铵 盐  铵盐是考核发酵工艺、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焦糖色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制曲过程中杂菌生长过多会产生铵盐,劣质

5、酸水解液和劣质焦糖色都会带入铵盐。也有可能人为加入铵盐(化肥)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砷    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土壤都存在砷,食品中的微量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自然本底。砷引起的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胃肠障碍、末梢神经炎等症状。标准中规定砷的含量≤0.5mg/kg。铅    食品中的铅主要来自大土壤、食品输送管道、包装材料等。铅污染食品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黄曲霉毒素B1  主要来源于产生霉变的食品原料。黄曲霉毒素B1是6种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能引起动物肝脏的病理

6、变化如肝细胞变性、肝坏死、肝纤维化、肝癌等。标准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1≤5μg/kg。苯甲酸、山梨酸  苯甲酸、山梨酸是一类防腐剂,添加到酱油中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酱油变质。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苯甲酸、山梨酸,但不能超过限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  来源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这这些指标超标时会导致疾病。标准规定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总酸量和氨基酸态氨含量的测定食品的总酸量(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电离的酸的浓度和已电离的酸的浓度,酱油中含有二十余种有机酸[1],

7、其含量可借标准碱滴定,故总酸量(度)又称“可滴定酸量(度)”。由于其中以乳酸含量最高,故总酸量(度)测定结果通常以乳酸(或乙酸)含量形式表示,其滴定反应式可表示如下:RCOOH+NaOH==RCOONa+H2O或CH3CH(OH)COOH(乳酸)+NaOH==CH3CH(OH)COONa+H2O反应产物为弱碱,溶液pH≈8.2,所以只要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时,即为滴定终点。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很多,如电势法、比色法及化学法等,常用的方法是电势法。因为电势法不受氧化剂、还原剂或胶体等的干扰,也几乎不受色度、

8、浊度的影响,准确度高,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等部门。电势法确定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是: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与待测溶液(酱油试液)组成原电池:Ag(s)

9、AgCl(s)

10、HCl

11、玻璃膜

12、试液(aH+)‖KCl(饱和)

13、Hg2Cl2(s)

14、Hg(l)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电池电动势(E)与试液的pH有线性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