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6053
大小:13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19
《试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试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完全摒弃了原先的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它导致新旧准则在所得税费用计算、收益确定、亏损处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本文着重对新旧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作了对比,并简单阐述了所得税会计改革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提出了相应建
2、议。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准则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计税基础引言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内容包括总则、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确认、计量、列报等六章二十五条,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本次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规范,力图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致力于国有
3、企业的改造,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新准则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及意义(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国制定了“两则”、“两制”,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接轨。06年2月15试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财政部颁布的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是一部全面、规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
4、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意义新准则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
5、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二、新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核算方法之比较由于会计和税法对收益和纳税所得计算的目的不同,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方法不同,同一企业在同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往往存在差额。在原所得税准则中,核算这种差额的方法有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等,而新准则中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一律采用债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旧准则中所得税会
6、计核算方法的缺陷在旧所得税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通常指损益表债务法),笔者就原来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缺陷提出一些看法。1.应付税款法的缺陷15试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应付税款法的最大特征就是本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的应交所得税,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二者的目标和行为规定不同,收入和费用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时间也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表现在所得税上就是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的差异越来越大,并且这种差异大部分都表现为时间性差异。若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
7、理,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不符合我国会计制度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因为,所得税作为企业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应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会计期间,以达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2.递延法的缺陷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法较之应付税款法,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进了一大步。但是,递延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