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49773
大小:384.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6
《略论贡本(塔尔寺)道场圣迹文化的形式与内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5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1.35,No.52013年9月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nosophyandSocialSciences)Sep.2013略论贡本(塔尔寺)道场圣迹文化的形式与内涵白佩君(1.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青海西宁810007;2.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的表现基于佛教圣迹的形式、内容和供养方式等。圣迹文化是以佛教教理为核心,对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文化等重新进行构造,成为佛
2、教信徒所接受的文化要素和内容。本文以藏传佛教寺院贡本(塔尔寺)为背景,尝试对藏传佛教道场圣迹文化加以梳理和阐释。关键词:藏传佛教;贡本(塔尔寺);道场圣迹文化中图分类号:B9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O一51O2一(2013J05一O¨。62—05佛教为信仰者的宗教实践提供了“圣迹”文化背人心灵的障碍,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些奇异景,使他们的生活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向心力。藏传并作为“神迹”或“圣迹”象征加以供奉,以求得精神佛教圣迹文化是以道场与加持物供奉为形式,形成的寄托和释放。教派发展历史与传承为脉络的宗教文化形
3、态,为藏古人对“圣迹”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指某种宗教传佛教度化众生营造出了一个能使理想境界与世俗或神灵传说的遗迹和道场;一种是指往古圣人的遗生活相连接的文化背景。贡本贤巴林(skuvbum迹。如唐代王勃在《观佛迹寺》中云:“莲座神容俨,byamspagling),汉语称作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松崖圣迹馀。”清代彭定求在《道藏辑要·在陆(袁可派重要寺院,自十六世纪开始兴起。由于其为第二立别业)肇祥》中所述:“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佛陀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加之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圣像,皆飞现云中。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从对佛
4、教的扶植,使贡本一度成为安多地区格鲁派宗以上诗文中看出,“圣迹”往往表示圣人所遗留的遗教文化发展的中心。特别是从垒建佛塔到“贡巴隆迹,或是人们对于超自然的现象产生敬畏和膜拜的哇”(山谷寺庙)雏建,而后官巴(dgonpa,寺庙)、拉标记。康(1hakhang,佛堂)、日处(rikhrod,静修处)等道“神迹”可从广义和狭义两层意义上去理解和认场的建立和扩展,圣迹文化突显,对所属六族及周边识。就广义而言,蓝天白云、高山大海、飞禽走兽、鸟地区的宗教文化、社会政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所在类鱼族、宇宙万物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看作神迹。地
5、区的民族交融、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就狭义来讲,神用超然的能力施行奇妙的事来完成一、对“圣迹”和“神迹”的认识他的旨意,彰显他的荣耀,是谓神迹。“神迹”这个纵观人类历史,当人们面对超自然的力量和现词,在圣经原文主要的意思是“记号”。天使向牧羊象时,总会出现一些不为当时人乃至未来也无法理人传喜讯时说:“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解和认知的事物。当这种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认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_1天使用“记号”就是所指知能力还受局限时,茫然、疑虑、困惑与惊恐会造成的“神迹”。所以这里的“神迹”也可理解为某种宗教收稿
6、日期:2013—03—15作者简介:白佩君(1971一),男,蒙古族,青海海西人,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民族法学。·62·以及传说的遗迹和道场或指往古圣人的遗迹。的圣迹象征到寺庙道场地位的逐渐确立过程,成为二、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的内涵藏传佛教圣迹文化演变的主线。随着时间与文化的藏传佛教“圣迹”文化,许多学者也称为“神迹”变迁,以集大成者为主要承载体的圣迹内容逐渐遗文化,是对母寺、属寺、佛堂、静修处、神山、圣水以及失,属寺道场这一圣迹承载体成为重点。修行处与佛教加持品等相同的理解,不同的
7、表述。藏传佛教寺庙之间的圣迹地位发生了变化,寺庙的承载体地圣迹文化经过千余年的社会锤炼,已经从单纯宗教位处于上升的状态。信仰的层面细化为藏族的生活方式,嵌入到了社会三、贡本(塔尔寺)道场圣迹文化的载体生活之中,在藏文化中带有普遍性。在教法传承、仪道场圣迹的“承载功能”体现在人们对不同时轨加持以及福德的层面,藏传佛教圣迹文化对藏文代、不同类型的若干成就者在人杰地灵之地所遗留化起到了重要的维系作用。圣迹的文化内容上。除具有承载能力的加持品被信藏传佛教圣迹文化并非藏地所独创。涵盖大乘奉者视为圣迹供奉外,更具有特点的是建立佛塔、寺
8、层面和密乘层面的印度佛教圣迹文化对藏地佛教圣庙、圣地等道场进行供养,将道场圣迹内容逐渐丰富迹产生重大影响,其基本形制主要是大乘佛教圣迹化,并辐射到周边的神山、圣水以及其它承载物上。文化的延续。佛教圣迹包括道场圣迹和加持物圣迹同时,由于道场圣迹其固定地理位置的局限,信徒往两类,其中道场圣迹可分为寺庙和圣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