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

ID:55748982

大小:400.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6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_第1页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_第2页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_第3页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_第4页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9月第21卷第9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理研究述评叶祖光,李思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摘要:本文综述了自1972年青蒿素问世以来,研究者们在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理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超微结构病理学研究、采用生化药理学方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代谢和疟色素凝集的影响,并对氧化损伤及铁离子作用机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梗概的讨论。关键词:青蒿素:疟疾:抗疟药:作用机理:述评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9.002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2、005—5304(2014)09—0005—05ResearchReviewonMechanismsofAntimalarialActionofArtemisininandItsDerivativesYEZu-guang,LISi-di(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Abstract:Studiesonmechanismsofantimalarialactionofartemisininanditsderivativesh

3、adbeenreviewedafterartemisininasanantimalarialdrugwasdevelopedin1972.Theresearchwork,whichwasmainlydonebyChinesescholars,wasintroducedinthepaper,andcomprised4aspects:histopathologyontheultrastructurebyelectro—microscopy,themetabolismincludingthepigmentclumpingofthemalarialparasitebybioc

4、hemicalpharmacology,andoxidationandFeiron’Seffectthatwerediscussedindetailsbasedonstudiesfrombothdomesticandinternationallabs.Keywords:artemisinin;malaria;antimalarialdrug;mechanism;review青蒿素类化合物是一化学结构新颖的新型抗疟叶氏等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观察体外培养人恶药,是分子中含有一个过氧桥的倍半萜化合物。由于性疟原虫正常超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研究了结构独特,所以它的抗疟

5、作用机理也与已知抗疟药迥青蒿素和氯喹对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疟原虫在然不同。青蒿素体外抗疟有效浓度为10mol/L和5×10一mol/L1青蒿素类化合物对疟原虫超微结构的作用作用2h,其形态学就发生了病理变化,包括细胞膜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之后,线粒体膜及核膜的膜间隙增宽,内质网的肿胀及膜变学者们除了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药效学作用进行了形等,同时观察到自噬泡的形成,但自噬泡中并未含深入广泛的研究之外,还对其抗疟作用机理开展了初有富铁的色素团块,而氯喹在作用30min时便出现大步的研究。如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青蒿素对伯量的自噬泡,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色

6、素团块,这是青氏鼠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小鼠口服给药青蒿素剂蒿素和氯喹对疟原虫超微结构影响的最大不同。江量为100mg/kg和800mg/kg时,青蒿素主要作用于氏副在美国Aikawa领导的实验室用线粒体结构较为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如质膜、食物泡膜、线粒体膜、明显的P.inui猴疟及体外培养的恶性疟进行电镜观核膜。其损伤表现为双层膜增宽、成泡状、出现螺纹察,进一步证实了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线粒膜等;内质网呈线状排列,或呈空泡状,或出现瓦解,体。此外,张氏等旧用。H一青蒿素作用于体外培养人体也见到自噬泡的产生;核膜肿胀,核染色质集聚⋯。恶性疟原虫,然后进行了放射电镜自

7、显影的观察,结1976年和1977年美国学者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恶性疟果显示高电子密度扭曲状细丝的银颗粒出现在疟原连续体外培养方法,供他人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虫感染的红细胞中,其中2/3出现在疟原虫内。疟原虫内银颗粒的分布为:质膜41%,食物泡膜13%,泡内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一重大新药创制(2012ZX09202101—2%。色素颗粒小,银颗粒所在的疟原虫部位和上述受005):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重点项目损的细胞结构是一致的。这提示由于青蒿素分布在疟(ZZ0608)原虫的一些膜结构中,故造成了疟原虫的膜系统发生·6·Chinese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