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30792
大小:57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6-02
《《重新认识课堂》2019.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新认识课堂》读书分享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数学名师……贲友林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追求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追求深刻的教育思考。·从教27年,他坚持用文字为课堂纪实,将流动的课堂凝固成文字,在反思与探索中,将“学为中心”的课堂做到了极致。·力求创新是他的不变的追求,他教课不炒冷饭,刻意“课不惊人誓不休”,坚持不懈地用“常上常新”的行动,来践行这一教学理念.学为中心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
2、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味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这就是我理想中课堂的样子。选自《课堂的样子》就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听,是一种姿态;听,是一种需求;听,是一种技术活儿。教师不仅要听清学生讲了什么,更要明白学生想的是什么——即从学生外在的声音,听出学生内在的想法,乃至于听出“话外之音”;从学生所讲的内容分析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真正的听,其标志是:教师听后所讲的与学生所讲的是彼此关联的。
3、也就是说,紧承其后的教师的讲,应是顺水推舟的“接着说”,而不是另起炉灶的“重新说”;紧承其后的教师的讲,既基于学生的想法,又提升了学生的想法。仅仅听懂,这只是开始。选自《上课,你“听讲”了吗》学为中心教师“不讲”,是为了给学生更多讲的机会,更多深入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教师“不进”,意味着给学生更多学的机会与学的时间,以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意味着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依靠学生组织学习过程,把每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选自《上课,你会“不讲”吗》学为中心只有慢,才能把握住课
4、堂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慢,才能留给学生解释自己想法的空间,也给教师自己留下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不应当像暴风骤雨般拳击比赛的过程,而应当像那舒缓的、连绵的打太极拳的过程;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用好自己的耳;要学会等待,学会沉默;要舍得慢下来,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我所理解的学生的学习》学为中心“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是一种消化过程;是一种积累过程。慢下来才能从容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从细微处体味孩子、关爱孩子。就学习过程而言,
5、教师要认识到,放手让学生学习就能实现学生究性,理性学习、这是一种教条主义。无论如何突显学生“学”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课堂不能只要“学”不要“教”,而应通过更得法得体、更高水平的“教”来促进“学”。课堂中,教师审时度势、适时适度地介入,应体现为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聚焦,对疑点、易错点的关注,以及对“方法”的提炼,对“思想”的感悟。选自《警惕课堂学习的“浅尝辄止“》教师的作用教改行动应有哲学思考而更有理性,更自觉。哲学思考应有教改行动而更丰富、更有切实
6、的引领。这样,寻变的结构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形成了一种逻辑。因而有了充分的张力,寻变的过程也因此更加美丽,即充满了审美意义。寻变寻变20多年来,贲友林勤奋于从“此岸”到“彼岸”的一次次摆渡,硕果累累,却从未停止探索与创新的脚步,在行动与反思的交互过程中,默默地改善与改变着自己,在有“故事”的教学生活里,孜孜不倦于寻找“另一种可能”,每一步都为超越。寻变我以为,每一位教师更需要自己与自己“同课异构”的自觉、勇气与能力,即由与他人“同课异构”转向与自己“同课异构”。某一课题,我们往往先后多次执教,那
7、我们是将曾经的教学方案复制到当下的课堂,还是带着新的思考对自已原先的教学方案进行刷新、“异构”?选自《哪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寻变教师多想一点儿,课堂上就更灵活一点儿、从容一点儿、机敏一点儿。或者说,教师要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根据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制造一些波折,由此激活学生的思维。选自《不妨让课堂出乎学生的意料》1.我们老师不拘泥于和别人同课异构,更需要和自己同课异构:今年的教学方案跟去年的是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变化呢?有没有把体会融入到新的课堂中?2.教学智慧,心向着学生。3.教师的等待会赢得学生
8、更多的精彩,放手让学生去学的话,带给你的总是你想不到的。4.学,不是从上课铃声开始的;教,更多的是由学生完成的;练,不仅仅是巩固。贲友林观点5.教师的看家本领在课堂。要想做一名好教师,一定要能上好课。6.对学生视而不见的人,对自己也是盲目的7.课堂,必然带着教师个人的印记,没有个性的课不可能是好课。8.教师关注教什么,“教材”是依据,但从学生学的角度看,“教材”是例子,是引子。数学学习比习得知识更有意义和品质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思考的酸甜苦辣,发现“原来如此”“原来并非如此”,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