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

ID:55730721

大小:135.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6-02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_第1页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_第2页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_第3页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_第4页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张登良教授1.沿革·1920Hubbard-Field法2in,h1in·修正的Habbard-Field法6in,h3in(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40年代初,BruceMarshall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标准。·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缩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1)结构的概念·结构特点:矿料的大小及不同粒径的分布;颗粒的相互位置;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特征和矿物颗粒上沥青层的性质;空隙量及其分

2、布;闭合空隙量与连通空隙量的比值等。·沥青混合料结构是这种材料单一结构和相互联系结构的概念的总和。其中包括:沥青结构、矿料骨架结构及沥青—矿粉分散系统结构等。(2)空间结构·沥青混合料属分散系统中的“胶凝”结构。·其特点是结构单元(固体颗粒)通过液相的薄层而粘结在一起,其强度决定于结构单元间的粘结力,具有力学破坏后结构触变性复原的特点。(晶体/凝聚结构由细小的晶体结合而成,形成坚固的空间结构,使结构单元无限接近,结构单元之间发生化学键,因此具有很高的强度。受力破坏后不能恢复。)·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取决于:矿物骨架的结构,

3、沥青的结构、矿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3)矿物骨架结构(图1)·悬浮密实结构如AC;·骨架空隙结构如OGFC;·骨架密实结构如SMA;图1沥青混合料典型结构示意图a)悬浮密实结构b)骨架空隙结构c)骨架密实结构3.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1)吸附过程①物理吸附(图2)·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仅有分子作用力,可能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被吸附的沥青为结构沥青,结构沥青的粘结强度大于自由沥青,越靠近矿料表面其粘结强度越高。·碱性矿料单位面积上吸附的沥青多于酸性矿料。图2矿料与沥青的关系②化学吸附·沥青与矿料表面

4、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生物(化学键)—粘结牢固、不溶于水。·化学吸附仅触及被吸附物质的一层分子。·矿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形成化学吸附的关键。③选择性吸附(吸收)·当采用多孔矿料时,可能发生沥青的某些组分渗入矿料的深处。·矿料表面上吸附沥青质;矿料表面的细孔中吸收树脂;油分则沿毛细管渗入到深处;从而大大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2)吸附过程的改善①掺加表面活性物质(沥青中),以改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过程。②活化矿料表面,为化学吸附创造条件。③矿料初生表面的利用——提供力学化学过程。·新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大——初生表面带电

5、,初生表面出现自由基(机械破坏作用使化学键断开)。·受机械破坏而形成的颗粒表面层的结构发生变化。阿尔姆斯特朗格观测到磨碎石英颗粒表面的非晶形性,其深度达50~100m,从而提高了反应能力和吸附能力。还观察到当石英或花岗石与沥青混合一起磨碎时,发生了化学键。实践证明:矿料在磨碎过程中活化可提高活化效果。4.矿料级配园球理论:·单一粒径园球的VMA决定于其排列状态,最松48%,最密26%,有棱角时使VMA约增大3%。·贝雷法:单一粒径园球的4种组合,其空隙率的大小分别为园球直径的0.15、0.20、0.24、0.29倍,平均

6、为0.22,实际采用0.25。(1)确定原则①粗集料形成稳定的骨架;②提供沥青的填充空间;③使各种性能得到理想的平衡;④减少离析⑤不产生碾压推拥·<0.6mm过多,则不稳定·0.15~2.36mm过低,则VV大,低温性能差。·最大筛孔附近平缓,则粗集料相对较细,表面均匀,易于修整(中间档次集料增多)S型级配是在富勒级配图上得出一种嵌挤良好的级配,具有适宜的VMA和VV,沥青量也不多,且施工性能也好。(2)级配理论①B.B.奥赫钦理论(原苏联1929)·砂(0.1~2mm)经压实后,空隙率比较稳定,平均为33.4%,随着砂中

7、<0.1mm含量的增多,空隙率增大;·混合料的空隙率,随着砂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砂量与碎石的空隙容积相等时,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当矿物混合料的全部颗粒尺寸的变化为同一倍数时,其空隙率仍不变;·当填充粗颗粒之间空隙的颗粒尺寸连续减少1/16时,可达到混合料的最小空隙率,这时下一粒级的重量为上一粒级的43%。实际上,这种重量比变化在25~50%范围内时,空隙率的变化很少;·随着填充粒级和被填充粒级的尺寸逐渐接近,填充粒级的重量就增大。②H.H.伊万诺夫级配曲线·虽然粒级比为16时,具有最大的密实度,但属间断级配,在施工中易离析

8、。·建议采用连续级配,粒径按比值2的顺序递减,同时,相邻粒级的重量比为0.6~0.9;()·级配曲线方程:式中:a——最大粒径的重量;k——递减系数;n——粒级数。从上式可得中间粒级的重量,按下式计算·递减系数越小,混合料中粗粒料的含量就会越多。K法为有限级数,对<0.075mm含量有控制,但过多。③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