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1415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6
《科学论坛发言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论坛的内容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是《土壤与生命》,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构建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是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单元训练点,我确定本单元训练目标如下:一、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
2、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二、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合的物质。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
3、质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3、愿意合作与交流。本单元的重点是发现土壤里的生命;了解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难点是能区分土壤的种类,连续五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土壤与生命》是三年级科学本学期开篇的第一单元,它着眼于探求土壤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将土壤,动植物和人类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相依相存的共同体来研究。我在进行本单
4、元教学准备的时候,之所以非常尽心尽力地到处寻找各种样土,准备着繁杂的学生实验用材,是因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个单元,我不希望让孩子们火热的科学兴趣与爱好在毫无生命地土壤中受到影响,希望这些准备能激发起学生本学期对科学更为强烈的兴趣。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及参考书对本单元的要求,我对本单元进行了如下设计:一、把愉快教育带入科学课堂。《我们周围的土壤》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课应该在室外进行,但考虑到天气比较冷的
5、原因,改为室内学习。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教学情境,能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拓宽创新能力发展的途径。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土壤。让学生观察土壤,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今天想研究土壤哪一方面的问题?”学生会提出许多关于土壤的问题,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教师要充分给予关注和肯定,表示出“对,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好,我们可以一起来研究研究!”等积极性的支持态度,在班级里就能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自由的、发散的探索氛围,学生内心激起了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可促进科学
6、情感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耐性。《肥沃的土壤》一课,引导学生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认识土壤的分层,知道表层土中腐殖质和养分都非常丰富,是植物生长的保证。知道落叶落到土壤表面后,会逐渐腐烂。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我们称为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教师激发学生: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教师结合课本第10页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注意提醒学生:选择容易
7、腐烂的植物,如:香蕉皮、韭菜叶等。叮嘱学生要记住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可在袋中放入一两条蚯蚓。每隔几天要进行一次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制作肥料袋,填写第一阶段实验报告。此过程既是研究动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又是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耐力。三、加强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在《了解土壤》一课,我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土壤。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
8、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学生分组活动。最后汇报交流,互相评价。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四人一组,做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这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由于我任科学课教学时间比较短,对科学课教学还不是很明了,一些创新理念的应用也不一定都到位,有待于今后工作中边学边摸索,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使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