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学课文整理.doc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

ID:55708455

大小:44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5-26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_第1页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_第2页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_第3页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_第4页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织学课文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准备篇第一章络筒名词解释:卷绕角: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传动点:筒子与槽筒表面线速度相等的点。传动半径:传动点到筒子轴心线的距离。卷绕密度:筒子单位体积中纱线的质量。络筒张力: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导纱距离:纱管顶端到导纱部件的距离。本章知识点:一、概述1、络筒任务:将原纱(管纱或绞纱)加工成筒子络筒目的:①改变卷装形式,将绞纱加工成为容纱大、成型好、利于后继工序的筒子②检查条干均匀,清除纱疵络筒要求:卷装牢固成形良好张力适当且

2、均匀容量大结构均匀适当消除纱疵2、络筒的工艺流程:管纱→气圈控制器→预清纱器→张力装置→(捻接器)→清纱器→上蜡装置→槽筒→筒子二、筒子的形式及卷绕成型分析1、筒子卷绕机构锭轴传动卷绕机构(适用于短纤纱):即利用槽筒回转及沟槽带动纱线往复运动摩擦传动卷绕机构(适用于长丝纱):锭轴带动筒子回转,导纱器往复运动2、筒子卷装形式ü按形状分为:圆柱、圆锥、其他形ü按筒上纱线交叉角分为:平行卷绕筒子、交叉卷绕筒子ü按筒管边盘分为:有边筒子(径向退绕、慢)、无边筒子(轴向退绕、快)3、筒子卷绕原理α–卷绕角纱

3、线卷绕时的运动分为回转运动V1两者矢量和V即是络筒速度导纱往复运动V2tanα=V2/V1V=①圆柱筒子α<10°为平行筒子,容量大,纱圈不稳定,采用有边筒子,径向退绕,不宜高速退绕α>10°为交叉筒子,容量小,纱圈稳定,轴向退绕,高速,纱圈距离大,宜于染液渗透ü等卷绕角卷绕:采用摩擦传动,V1不变,α为常数,随卷绕半径增大,筒子卷绕转速下降,故每层纱圈数下降ü等螺距卷绕:采用锭轴传动式,卷绕直径增大,α减小ü精密卷绕:传动比作有极变化来达到均匀②圆锥形筒子普通圆锥筒子——筒子母线与筒芯母线平行,

4、等厚增长变形圆锥筒子——大小端纱层非等厚增长,利于高速整经和针织ü常采用槽筒摩擦传动方式,请看传动示意图:筒子和槽筒以相同的角速度回转,而筒子半径两端不同,故筒子上只有一点与槽筒的线速度相同,即为传动点B。在B的右边,V筒子大端>V槽筒,槽筒对筒子有阻力矩在B的左边,V筒子小端

5、、断头可采用如下措施:将槽筒设计为略带锥度减小圆锥筒子的锥度让筒子与槽筒表面脱离,待纱线厚度达到是方接触让筒子母线与槽筒轴线错开③其他形状筒子:双锥端圆柱形筒子(精密卷绕)、三圆锥筒子(菠萝筒子)4、筒子卷绕密度卷绕密度:筒子单位体积中纱线的质量,单位:克/立方厘米5、筒子卷绕的重叠与防叠ü纱圈位移角:相邻两个纱圈返折点与小端中心的夹角ü重叠:在一个或几个导纱往复周期中,筒子恰好转过整数圈,则纱圈位移角为0,折回点重合,这就叫重叠。ü重叠形成的原因:在摩擦传动络筒中,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大,筒子转速逐

6、渐降低。当筒子绕到某特定直径时,在一个或几个往复导纱周期中,筒子每层绕纱圈数恰好为整数或接近整数时,筒子上的纱圈就会前后重叠起来。ü重叠的危害:重叠的纱圈在筒子表面上形成菱形凸条,凸起处过度磨损,易引起纱身起毛、断头;卷绕密度不匀,筒子容量减小;纱线相互嵌入或紧密堆叠,退绕阻力增加,还会产生脱圈和乱纱;染色不匀。ü防叠措施:①周期性改变槽筒转速;②周期性地轴向移动或摆动筒子握臂架;③利用槽筒本身的特殊结构防叠:使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回槽设计为虚线或断纹;直角沟槽;沟槽边缘离中心线忽远忽近三、络筒张

7、力1、概念及要求ü络筒张力: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ü要求:为了使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且不损伤其物理机械性能,络筒张力必须适当。在满足筒子成形良好的前提下,以小为宜,并力求张力均匀一致。ü构成张力的因素:纱线离开纱管需克服的摩擦力和粘附力;纱线由静到动需克服的惯性力;气圈引起的张力;导纱部件及张力装置的作用。2、退绕点张力和分离点张力气圈: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管纱轴向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从而在空间形成一个特殊的旋转曲面。退绕点:纱线受到退绕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分离

8、点:纱线开始脱离纱管表面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3、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退绕张力)①退绕一个层级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T顶>T底、周期短、张力波动幅度小、对后道工序影响小分离点在层级的位置管纱卷绕半径气圈速度惯性顶小大大底大小小②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AB(满管时):张力最小,不稳定的三节气圈。随退绕进行,气圈形状拉长,退绕点到分离点距离增加,摩擦纱段长度加长,退绕张力逐渐增加;BC(中管时):张力增加,末节气圈破裂,突变为两节气圈,摩擦纱段瞬时加长;CD(管底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