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07999
大小: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方案设计及反思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方案设计及反思)《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哈37学2014期骨干鲍秀红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七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理
2、解有理数乘方意义、基本概念、乘方的符号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在解决问题过程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提高观察、对比、归纳、概括能力。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六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不宜过深。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细胞分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
3、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情境: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画兴趣,引出课题,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意义、基本概念、乘方的符号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在解决问题过程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提高观察、对比、归纳、概括能力。说明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口答)2.(D2X2X(-2)=(2)2X(-2)X(-2)=(3)(-2)X(-2)X(-2)=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说明认真阅读教材41页
4、、42页,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2.a•a简记作,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3、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读作a的n次方。知识点2:乘方、幕、底数、指数等概念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的结果叫做3.在an,a叫做,n叫做。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4、在(-2)3,指数为(),底数为()读作()5、5的底数是(),指数是()6.2321))1的底数是(),指数是()7、322的底数是(),指数是()可以小组合作,培
5、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磋能达到目的,印象深刻。顾计算(-3)3=(-2)5=(-10)1=(-3)2=(-2)6=(-3)4=24=23=25=02=03=04=通过上面的计算,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结果的符号有什么规律?知识点3: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1乘方的底数是负数时,当指数是—时,负数的幕是—数;当指数是—时,负数的幕是—数。%1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数。%10的任何正整数次幕都是。我来确定符号:(-8)5(-1)201036(-l)2n=—,(-l)2n+l=—.(n是正整数)通过学生
6、的自主探究出现了符号法则。在我来确定符号处,指数上升到字母形式,这是知识的升华。解决问题情境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四、学习反馈选择题1.118表示()A、11个8连乘B、11乘以8C、8个11连乘D、8个11相加2.(-3)2的值是()A、-9B、9C、-6D、63.下列各数,数值相等的是(2531计算是A、-32与-23B、-23与(-2)3C、-32与(-3)2D、(-3X2)2与-3X22填空题1.(-2)6指数为(),底数为();4的底数是(),指数是05的底数是(),指数是(),结果是().2.根据幕的意义,(-3)4表示(),-43
7、表示()o3.(-1)2010+(-1)-2011+(-1)2012=—4.若a2b3〉0,则b0计算题:1.253I2.0.133.4X(-2)34.(-2)2X(-3)24-62能力提升:1.已知
8、x-l
9、+(y+3)2=0,求(xy)2的值?2.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且a尹0,则求(a+b)2011+(cd)2012-(a)2013的值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升华。六、作业47页1题顽可以较轻松地完成。选做题:《资源与评价》37页19题、20题这部分题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进一步拓展思维。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10、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来,不断从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发现规律。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