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过培养逆向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过培养逆向思维实验小学冯瑞华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里,存在着大量的互逆关系,如加减逆运算,乘除逆运算、算术解,方程解的互逆解法,运算定律,性质的互逆性数学慨念的正向、逆向叙述等等,又加上小学生年龄的客观限制,思维易定势,思路单一、呆板。教学中加强该方面的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首先,在平时教学中,对于一些慨念、判断或命题等进行语言方面正逆向叙述练习。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o叙述为:“一个数要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2、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又如:“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叙述为“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二再如“能被2整除的数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逆向叙述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二“乘积是1的两位数是互为倒数",叙述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等等。通过不断的经常性练习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算定律方面也作相应的训练,如减法性质的内容为“一个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反之为“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这数连续减去这儿个数”,并且结合字母形式,
3、a-b-c=a-(b4-c),也可写为a—(b+C)=a—b—c,再如乘法分配律学生在应用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1为此亦进行了练习,其内容为“一个数乘以几个数的和或差,等于这个数分别和这儿个数相乘,再求它们的和或差,结果不变二通过逆向叙述为“一个数分别和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和或差,等于这一个数乘以这几个数的和或差,结果不变二字母定律为:a(b+c)=ab=acza(b-c)=ab-acz改为:ab+ac=a(b+c)/ab-ac=a(b-c)等,通过对定律内容的叙述训练(正向、逆向)及字母定律的重视,配合简便运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定律能真正理解,且能
4、大胆、灵活运用之,熟练学生的计算技巧、技能,加快了计算速度,提高计算正确率。再试题教学中,加强教学语言的叙述练习,如:"25X3-72^8",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读出“25乘以3的积,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或逆读为“3乘以25的积,减去8除72的商,结果是多少?"通过一段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练习后,而后由老师读题,学生列式,再出示文字题,学生直接列出试题,较自然地从试题到文字题的教学,沟通文字题与试题的内在联系,巩固四则运算的意义、术语,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的表达能力,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多层次训练,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之作用。在数量关系
5、中的比多比少问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并不难,但实际解题时却常常出现审题上的错误或失误,教学时,加强该方面正、逆向语言训练,如甲车比乙车多行30公里,可知道,乙车比甲车少行30公里,计划比实际少生产化肥75吨,可知道,实际比计划多生产75吨,甲大于乙,反之,乙小于甲等,经常这样的审题训练,学生题里的条件、问题,加深了理解,解题的失误也会明显减少,提高了学生审题、分析的能力。由于平时注意逆向表达,逆向思维的练习,对于有些题目的条件采了逆向分析的练习,有意无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光明机器厂、生产机器,2每天生产15台,指导学生可想到生产每台机器需
6、用1/15小时,100斤稻谷可碾米72斤,想到每斤稻谷72/100斤,也想到每出1斤大需稻谷100/72斤等等,在解答时大胆引导学生,突破通常解法,敢于用所学的知识,采用独特解法,提高解题能力。如:“红星零件厂一个工人8小时加工零件120个,那么加工16小时可加工零件多少个?通常解法为:归一法:1204-8=15(个)15X16=240(个)或倍比法:120H-(1698)=120X2=240(个)采用逆解法为:知道每小时加工120/8(个)零件,求想生产每个零件需8/120小时,16小时内包含有几个8/120小时,那可生产多少个零件?列式为:8
7、12016-?——=16X=240(个)1208通过经常性的练习训练,可开阔学生思路,灵活学生思维,为学好数学下必备的能力基础。又如方程和算术解在解法上正好成互逆解法,利用一些题目的特殊功能,加强互逆解法的对比练习。“某数加上15,再减去8,得20,求某数?”克列方程式为:X+15-8=20,从逆向去思考,20是由某数加上15,再减去8得到的,要求原数,则要反之为加上8再减去5,解为20+8-15。乘客各站上下问题,亦可做相应的解法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改变解法单一的弊病,沟通算术解、方程解的内在联系。当然,进行训练,应注意知识的前后
8、连贯,及其系统性,不要超越教材进度,几年来坚持对学生培养练习,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