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91847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5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万紫红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中医院344300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粘度、24h尿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在妊高征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硫酸镁;硝苯地
2、平;妊高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妊娠期妇女出现系统功能紊乱,对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安全影响较大。我院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取得较好疗效,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83例,以上病例24h尿蛋白含量均超过0.3g,合并上腹、头部不适等症状,检查结果显血清ALT、AST明显升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31.2±1.5)岁,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2例,平均孕周(36.4±0.5)周;观察组42例
3、,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31.5±1.4)岁,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31例,平均孕周(36.3&p山smn;0.6)周。以上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可展开对比。1.2方法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肌注治疗,剂量为25-30mg/d,首次剂量为浓度25%的的硫酸镁溶液20mL+20mL10%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行静脉推注治疗,随后将60mL的25%硫酸镁溶液混合在500mL5%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滴注治疗。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和逆行情况,必要情况下采用20mL硫酸镁溶液、2mL利多卡因进行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臀肌注射,1・2次/天。观察
4、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口服,3次/天,10mg/次。1.3疗效判定[1]观察组两组患者血压、24h尿蛋白、血粘度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变化情况,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血压明显下降,24h尿蛋白降低,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至37周时妊娠终止;有效:患者血压降低但未达到正常范围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妊娠维持时间V37周;无效:患者血压、临床症状等均为改善或进一步加重,妊娠维持时间V36周O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5、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换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血粘度、24h尿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详见表L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3讨论妊高征为妊娠期常见病症,通常情况下其发病于妊娠20周后或者是产后2周,患者会出现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对其脏器血液供应影响较大,严重情况下会波及到患者肝肾、心脑及胎盘供血[2]。硫酸镁为解痉药物,具有促进骨骼肌和平滑肌松弛,同时起到较好的血管扩张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胎儿缺氧,但是对妊娠期产妇的降压效果有待加强。硝苯
6、地平为钙拮抗剂,其具有较好的控制血压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并改善微循环。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粘度、24h尿蛋白量、血细胞比容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观察组治疗无效例数为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为1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同时,在以上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状况。综上所述,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疗效显著,能够起到控制血压,提升治疗有
7、效率的作用,且患者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临床治疗妊高征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⑴苏德影,王亮.硫酸镁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233-234.[2]杨贵莲.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110-1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