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益气降逆化痰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益气降逆化痰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疗效观察摘要:将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o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益气降逆化痰法;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26-0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
2、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常因机体抵抗力低下,逐渐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及其它器官损害合并急性、慢性感染导致病情加剧,病死率较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极佳治疗方案。笔者日2005〜2006年在常规西医治疗原则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120例患者均为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治疗组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0岁,平均72岁。心功能IV级40例,窦性心动过速46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房
3、纤颤5例,早搏16例,ST-T改变20例,双下肢浮肿46例。对照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5岁,平均68岁。心功能IV级22例,窦性心动过速2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房纤颤2例,早搏10例,ST-T改变15例,双下肢浮肿30例。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电图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o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吸氧、控制或预防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控制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营养支持。一般选用第三代头施菌素类、氟唆诺酮类、青霉素类等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利尿,必要时合用呼吸兴奋剂、强心式等,采取综合措施抢救治疗。
4、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日拟方,药物组成:陈皮20g,茯苓30g,法夏15,苏子20g,白芥子20g,莱服子20g,琴芾子20g,黄茂30g,白术20g,防风15g,苞仁30g,丹参30g,前胡20g,瓜萎壳20g,甘草10go上方加水500ml,煮30min,取汁30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2组均治疗15d后观察疗效。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咳嗽、咯痰、喘促、心悸、气短、胸闷、紫叩、浮肿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心肺功能恢夏正常或提高2〜3级以上;有效:咳嗽、咯痰、喘促、心悸、气短、胸闷、紫叩、浮肿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肺功能提高1〜2级以上;无效:咳嗽、
5、咯痰、喘促、心悸、气短、胸闷、紫叩、浮肿等临床症状无缓解,心肺功能改善不明显。3.2治疗结果见表lo从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Ot)o4、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祖国医学“肺胀”、“喘证”等范畴,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肺、脾、肾三脏气虚,标实主要指痰热、瘀血、水饮等。中医学早就有“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痰瘀同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之贮痰之器”的论述。本病的病理变化不外气虚血瘀、痰浊水饮互为影响。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肝、肾,后期病及于心。病理性质多为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阴虚。
6、木病症与西医学中该病的病变过程可谓一致。自拟方具有益气活血、理气化痰、降逆平喘之功,正与木病各期症候相吻合,且结合本病老年人用药不宜峻猛的原则,标本兼治、平补平泻,故收到良好效果。方中苏子、白芥子、莱菠子降气化痰、理气健脾、除胀,亭苟了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黄茂可大补脾肺之气,有益气固表、兼利水湿之功,防风解表祛风,二药合用固表不忘祛邪,祛邪不伤正;前胡有降气化痰,宣散风热之功,合防风解表邪,合瓜萎壳加强化痰、理气作用;茂仁、白术、茯苓健运脾胃、利水渗湿,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源培固,增强卫外之能,且化湿不伤阴;陈皮、法夏温肺以化饮,陈皮辛温能利水,使痰湿得化而不燥结;丹参活血化瘀,甘草甘平能益脾
7、。全方合用共奏益气祛邪、扶正固表、化气利水、温化痰饮、健脾渗湿之功,使血行气行,气血互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茂有增咄心肌收缩作用,强心利尿;白术有强壮作用,可改善肺心病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所致的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症状;丹参有较好的抗凝和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解除肺心病高粘血症的作用,还可扩张血管,抑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通过观察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起到协调互补的作用,可减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