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

ID:55687095

大小:32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5-24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_第1页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_第2页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_第3页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_第4页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三种典型的目视光学仪器中的光束限制、系统的景深和远心光路。[考试内容]与光阑相关的定义,光阑的种类和作用,照相系统、显微系统、望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和特点,远心光路的定义、光路和应用,景深的定义等。[作业]P73:1、3、4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4-1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一、光阑1、定义: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带有内孔的金属薄片,是专用光阑。光阑一般垂直于光轴放置,且其中心与光轴中心相重合。2、形状:光阑多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些光阑的尺寸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即可变光阑)。例如:人眼瞳孔就是光阑,瞳孔的大小随着外界明亮程度的不同是可以变化的,白天最小D=2mm,晚上最

2、大,可达D=8mm。3、光阑作用:是用内孔限制成像光束大小的,提高成像质量。图4—1孔径光阑对轴上点光束的限制二、光阑种类主要分为: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1、孔径光阑(有效光阑):指限制进入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1)对轴上点:孔径光阑决定了轴上点孔径角的大小。结论1:轴上点孔径角的大小受光阑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孔径角U由光阑决定,光阑的位置不同,其口径应不同。2)对轴外点:图4—2孔径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结论2:对轴外点B发出的宽光束而言,在保证轴上点U不变的情况下,光阑处于不同位置时,将选择不同部分的光参与成像,这样通过改变光阑的位置,就可以选择成像质量较好的部分光束参与成像,提高(改善)

3、成像质量。图4—3孔径光阑和物体位置的关系结论3: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取光阑的位置,可使整个系统的横向尺寸减小,结构匀称。结论4:系统中的光阑只是针对某一物体位置而言的,若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原光阑会失去限光作用。1、视场光阑:用以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视场光阑的形状多为正方形、长方形。例如:显微系统中的分划板就是视场光阑,照相系统中的底片也是视场光阑。§4-2入瞳、出瞳一、定义:1、入瞳:孔径光阑经前面的透镜组(光学系统)在物空间所成的像。入瞳决定了物方最大孔径角的大小,是所有入射光的入口。2、出瞳:孔径光阑经后面的透镜组(光学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出瞳决定了像方孔径角的大小,且

4、是所以出射光的出口。图4-43、判断入瞳、出瞳的方法: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分别对其前(后)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像)空间去,并根据各像的位置及大小求出它们对轴上物(像)点的张角,其中张角最小者为入瞳(出瞳)。二、主光线、相对孔径1、主光线: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叫主光线。主光线不仅通过入瞳中心也通过孔径光阑中心及出瞳中心。2、相对孔径():系统的入瞳直径与系统的焦距之比;3、光瞳数(F数):相对孔径的倒数即,4、数值孔径NA:,物方孔径角的正弦与物方折射率之积。§4-3视场光阑一、视场度量的二种方式1、线视场物方线视场――二倍的物高;像方线视场――二倍的像高。视场光阑多为矩形

5、、方形及圆形。若为圆形,用直径度量;但若为矩形,应用对角线来表示。这就是线视场的度量。2、视场角物方视场角――像方视场角――对不同的物面上的点其视场角不相同。注意:1)方视场角定义的时候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都用半视场来表示。2)场角也有符号,它也遵循符号原则。二、入射窗、出射窗1、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前面的光组在物空间所成的像;2、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后面的光组在像空间所成的像;入、出射窗之间是共轭的,也可以将出射窗看作是入射窗经系统所成的像。3、判断入射窗的方法: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分别对其前(后)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像)空间去,并根据各像的位置及大小求出它们对入(出)瞳

6、中心的张角,其中张角最小者为入射窗(出射窗)。三、渐晕1、定义:轴外点发出的充满入瞳的光被透镜的通光口径所拦截的这种现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用图来表示一下图4—5轴外光束的渐晕实际上,渐晕现像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不着片面的消除渐晕。一般系统允许有50%的渐晕(拦一半),甚至30%的渐晕。2、消除渐晕的条件只要入射窗(决定了物方视场的大小)与物平面重合,出射窗与像平面重合就可消除渐晕。3、线渐晕系数线渐晕系数表示式为:式中,2b是轴外点发出光束的宽度;2h是轴上点发出光束宽度(它们都是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度量);若2b,2h在入瞳面内度量,则上式变为:,分子是斜光束在入瞳平面上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

7、宽度;分母是入瞳直径。§4-4景深一、景深1、定义:在景像平面上所获得成清晰像的空间深度()2、产生原因:接收器件本身不完善性造成的(衍射的影响)。图4—6景深假设现有一物面,根据共线成像理论,那么它经系统成像有个共轭面。称此物面为对准平面,像面为景像平面。现取物面上一点A,它发出的光经系统成像后,一定会聚于共轭面上一点,它们是一对共轭点。有一物点B1不在对准平面上,那么按照共线成像理论,其共轭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