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

ID:55679828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4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1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2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3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4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5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6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7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8页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_第9页
资源描述:

《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审美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摘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通过精细挖掘课程、精妙建构课堂、精心开发实践活动等途径,引领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以基因微专题为例,分析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美育的策略,可以让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教育目标。关键词:审美教育;中学生物教学;美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B-0021-0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可见,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成为实现“学科育

2、人”价值的着力点。一、精细挖掘课程,引领学生发现美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实践的自然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内涵,但不像人文学科那样直露,需要教者有意识地发掘和巧妙地展现,启发学生对美的鉴赏[1]。在教学中,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剖析,练就发现美的慧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实现以美启智的基础。1.善用模型建构,关注生命的自然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浩瀚宇宙之中最具有审美价值的生命体及生命现象,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比如在基因微专题教学中,教师从引导学生亲自观察与勾画精彩纷呈的细胞之美出发,通过探

3、索“细胞分化的本质"引发学生对基因本质的思考;通过对经典模型的建构,重现四种碱基对两两配对的简洁之美,亲手打磨盘延上升的螺旋,从结构的拓扑美中领悟生命与数学的契合。可见,只要充分挖掘课程中有关模型的内容,并将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构建中发现生命结构及运行机制中的美学元素。高中生物课程中除了诸如真核细胞、模型生物膜等物理模型,还可以总结种群增长模型等数学模型的各种形式,让学生思考数学模型(表格类转化成曲线类)之间的转换,感受数学模型的奇妙性和规律美;还可以开展小组交流,演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等概念模型,让学生交流概念模型的精妙美。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4、展现自然的和谐美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转为直观。如利用模拟实验室展现“生物进化”跨越时空的过程之美;用视频动画演绎“蜜蜂寻找花蜜时的优美舞姿”;通过数字仿真模型分析“基因表达的有序性”,领略功能的变化多端,沉浸于逻辑思辨的思维之美等等。无论是直观地呈现浓缩的时空、放大的微观世界,突破静态、割裂、线性的瓶颈进行资源应用创新,还是利用翻转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从三维视角发现学科的魅力,在愉快的情感中认识、理解科学的自然美。1.发掘科学发现史,重现科学家的人格美生物科学史内容中蕴含有许多经典的研究和发现,既有构思缜密的实验,也有令

5、人荡气回肠的史话,这些皆可作为美育的良好载体。如本节教学中提出DNA建构中的关键信息是喋吟(A、G)的量等于略呢(T、C)的量的量,这些信息从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手中获得的,他如何得出此结论的呢?教师提供与此相关的“四核昔酸假说让位”的内容,借助问题与史实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的思维创新之处与团结协作之美。可见,在科学史中渗透美育,首先需要教师积极拓展科学发展史的深度与广度,适时运用生动、感人的史实故事,借助点滴细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索求真、崇尚科学之德的审美情趣。其次,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制作科学史的微课,追溯科学家探寻之路上做过的奉献;还可以实施模拟,尝试

6、对科学史上重大的科学发现进行猜想和论证……二、精妙建构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美提高审美层次,升华人格是以美育人的核心目标。教师应当精妙地建构课堂,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1.创设探究情境,领悟逻辑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应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所体现的生命研究过程的逻辑美,既是学科育人的目标所在,也是生物学美育价值的重要体现。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意味着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串,激趣促疑。比如本节通过“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引导学生分析“根本”是何物?基因是什么?基因

7、在哪里?基因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吗?一系列递进式问题的抛出点燃了生探究的热情。还可以应用实验创设探究情境,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2]。如教者在实验小组的《DNA的粗提取》的实验展示中,抓住师生讨论的关键点和闪光点,发散学生思维,指导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深层次的探究(见表1)。形式多样的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引领学生懂得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3],进而领略科学思维的求实之美,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