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

ID:55669197

大小:4.88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5-23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_第1页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_第2页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_第3页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_第4页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员考试复习资料(微生物学)(五).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计数室内每小格的容积是:1/4,000,000毫升每毫升菌液的含菌数=每小格的平均菌数×4×106×稀释倍数比浊法稀释平板法最大概率法(mostprobablenumber)将待测样品在定量培养液中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培养。每个稀释度设3~5个重复。最后3个有菌生长的稀释度称为临界级数。根据临界级数求得最大概率。稀释度10-310-410-510-610-710-8重复数555555出现生长管数555410数量指标:541查统计表:17结果:17105个/ml浓缩法细胞干重(或湿重)培养→→离心、洗涤→→干燥→→称重称重含氮量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比较稳定,氮是蛋白质的组成成

2、分,因此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可以表示其生长。细胞含氮量约12%~15%(占细菌干重)。样品必须充分洗涤,操作程序复杂。DNA含量测定微生物细胞中DNA含量较稳定,不受菌龄和环境因素影响,可根据DNA含量计算出细菌数量。平均每个细菌细胞DNA含量为8.410-5ng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温度二、水三、氢离子浓度四、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五、光和辐射六、超声波七、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温度在地球上,从0℃以下到100℃以上,均发现有微生物存在。最低温度:能生长温度下限,生长速度缓慢。最高温度:能生长温度上限,超过此温度则死亡。最适温度: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温度类型生长温度(℃

3、)分布最低最适最高专性嗜冷-125~1512~20两极地区兼性嗜冷-5~010~2025~30海水及冷藏箱中温型10~2025~4040~50哺乳动物生活环境嗜热3045~6070堆肥和沼气发酵池极端嗜热5070~90100以上温泉及火山口微生物生长的温度类型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致死温度:10分钟内杀死微生物的高温界限微生物致死温度(℃)多数营养体50~65放线菌及真菌孢子75~80芽孢100以上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菌株的保藏4℃:短期保存-70℃:长期保存-196℃:长期保存其他:沙土管(孢子)冷冻干燥渗透压正常条件下

4、:细胞内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外。高渗溶液:造成细胞失水,原生质收缩,引起质壁分离。低渗溶液:引起细胞吸水膨胀。大多数的微生物不能接受高渗透压防止食品腐败:10~15%食盐50~70%糖嗜盐菌:需3.5%NaCl(海洋微生物)极端嗜盐菌:需15~30%NaCl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大,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干燥抑制微生物生长或促进微生物死亡。食品工业中,用干燥法将食品制成干制食品,可以达到保藏的目的。影响细胞膜的电荷,影响对营养物的吸收。影响酶的活性。改变环境中养料的可给性或有害物质的毒性。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发酵)。氢离子浓度(pH)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的pH值为6.5~7.5,一般4.0

5、~10.0之间也能生长。酸类物质可增加氢离子浓度,高浓度的氢离子浓度可引起菌体表面蛋白等的水解,并破坏酶的活性。碱类物质除能改变环境的pH值外,还能引起细胞物质的水解,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食品工业中常用石灰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作为机器、工具及冷库等的消毒剂。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氧气与微生物生长类群氧气的影响需氧微生物专性好氧必须有氧才能生活微好氧需氧量低于大气中氧兼性厌氧有氧时生活更好厌氧性微生物微耐氧不需氧,但有氧可生活耐氧厌氧有氧无氧均能生活专性厌氧氧有毒害或致死作用光和辐射可见光紫外光电离辐射光合微生物:能量来源非光合微生物:趋光生长或需要散射光(如:闪光须霉、

6、蘑菇、灵芝)。强光导致微生物死亡:诱发光氧化作用,使酶或敏感部位失活。可见光强致死波长:250~280nm引起DNA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DNA复制的正常配对,造成细胞突变或死亡。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表面杀菌。紫外光电离辐射(,,,)共同特点:波长短,能量大,被照射物某些分子电离,产生游离基与细胞中敏感部位蛋白分子作用使其失活,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适用于药品、食品及塑料制品的杀菌。超声波超声波:20kHz/s的声波通过强烈振动使细胞破裂,内含物外泄而死亡。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功率、时间、次数和频率,可达到不同效果。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杀菌剂:破坏微生

7、物细胞结构或代谢机能而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药剂。抑菌剂:不破坏细胞结构,只干扰新细胞物质合成和生长繁殖的化学药剂。有机化学药剂1)酚及其衍生物(苯酚,煤酚皂5%)损伤细胞膜,使蛋白变性。2)醇类(乙醇70%)溶解膜中类脂而破坏膜结构,使蛋白变性。3)醛类(甲醛40%,戊二醛2%)与氨基酸、蛋白的多种基团共价结合而使其变性。4)酸类(山梨酸、苯甲酸)有机酸可抑制酶的活性,用于食品和饮料,化妆品等的防腐。5)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洗衣粉等)能降低水分子表面张力,吸附在细胞表面,改变细胞稳定性和透性,使细胞内含物(K+)逸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