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

ID:55641062

大小:3.62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5-22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_第1页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_第2页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_第3页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_第4页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粒红细胞系形态识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实验一周围血象分类正常骨髓粒细胞系统形态识别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形态识别郑州大学一附院检验科尹惠卿实验报告画出粒系细胞各阶段形态画出红系细胞各阶段形态外周血常见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圆形,直径10μm~13μm,胞质量丰富,染粉红色,含大量细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紧密成小块状,染深紫红色。根据核形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两种:凡胞核完全分离或核间以一丝相连者为分叶,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为杆状核。中性杆状核的胞核细长多样,弯曲盘绕,可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嗜酸性粒细胞圆

2、形,直径13μm~15μ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胞核常分两叶,似眼镜形,也可见3叶~4叶者。核染色质粗,染紫红色。胞质中充满粗大、均匀、整齐、紧密排列的橘红(黄)色嗜酸性颗粒。偶见少许淡蓝或无色胞质。嗜碱性粒细胞圆形,直径10μm~12μm,较其他粒细胞小。胞核常被颗粒遮盖,核染色质粗着色较浅,分叶常不明显,胞浆量较少,常呈淡红或淡紫红色,含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常盖于核上。单核细胞不规则的圆或椭圆形,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5μm~25μm,细胞核多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卷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染淡紫红色。胞

3、浆量丰富,染淡蓝、灰蓝色不等,常呈毛玻璃样半透明。胞质内含有大量细小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成熟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圆形,直径6μm~9μm,胞核圆形,偶见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胞质量很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天蓝或深蓝色。胞质中一般无颗粒,偶见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大淋巴细胞:胞体较大,直径12μm~15μm,胞核染色质紧密而均匀,胞浆量丰富,呈透明的淡蓝色,常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粒细胞系统形态识别粒细胞系统光镜下分为6个时期:原始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粒、分叶核粒细胞。粒系发育过程粒系祖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嗜酸、嗜碱、中性中幼粒)

4、↓晚幼粒(嗜酸、嗜碱、中性晚幼粒)↓杆状粒(嗜酸、嗜碱、中性杆状粒)↓分叶粒(嗜酸、嗜碱、中性分叶粒)原粒早幼粒中性中幼粒嗜酸性中幼粒嗜碱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中性杆状核中性分叶核嗜酸性晚幼粒嗜酸性分叶核嗜酸性杆状核嗜碱性晚幼粒嗜碱性杆状核嗜碱性分叶核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胞体10~20um,圆或椭圆12~22um,圆或椭圆,大于原粒胞核大,占2/3以上,圆、椭圆,居中或偏位大,圆、椭圆,中央或偏位核仁2~5个,淡蓝或无色隐约或消失染色质细沙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沙开始聚集、较原粒粗细胞质量少,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量多、淡蓝色颗粒Ⅰ型无,Ⅱ型可有少量细小颗粒

5、大小、形态、多少不一的紫红色粗大的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原始粒细胞原始粒细胞中幼粒细胞该期细胞的显著特点:细胞核圆形、椭圆或一侧扁平,浆内出现了特异性颗粒,根据颗粒不同有三个分支。中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嗜酸中幼粒嗜碱中幼粒胞体10~18um,圆15~20um,圆10~15um,圆胞核圆、椭圆或一侧扁平圆、椭圆或一侧扁平圆、椭圆或一侧扁平核仁无无无染色质聚集条索状聚集条索状聚集条索状细胞质量多,淡红或粉红不清不清颗粒中等量,大小一致细小紫红色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桔黄色数量不多,大小不一,排列零乱的紫黑色嗜碱性粒细胞晚幼粒细胞该期细胞显著特点:细胞核开始出现凹陷,但不超过核假想直径

6、的1/2,染色质更聚集,质地更粗。根据颗粒不同可分为中性、嗜酸、嗜碱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该期细胞显著特点:细胞核继续凹陷超过直径的1/2,或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细胞核呈带状和杆状。根据颗粒不同可分为中性、嗜酸、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该期细胞显著特点:细胞核出现分叶,有一丝相连或断开或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根据颗粒不同有中性、嗜酸、嗜碱分叶核粒细胞。红细胞系形态识别红系细胞分为: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形态特征胞体:由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胞核:由大→小,到成熟红细胞时消失。圆形或椭圆形,常居中。

7、细胞质颜色变化:油墨蓝或深蓝色→淡蓝、蓝灰→灰红色→淡粉红色。细胞质内:自始至终无特异性颗粒。判断红系规则以核为主,核浆兼顾。以核染色质结构为主,细胞核和细胞浆形态做参考。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胞体15~22um,圆、椭圆,常有瘤状突起15~20um,圆、椭圆,可见瘤状突起8~15um,圆形7~10um,圆形细胞核圆、椭圆,居中,占4/5圆、椭圆,居中或偏位,占2/3圆、椭圆,占1/2圆形,占1/2以下核仁1~2个模糊或无无无染色质粗沙粒状,比原粒粗浓集或小块状条索状,有缝隙团块状,深染细胞浆量少,浓蓝色,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