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探专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俗文化探究专题专题导引不知从何时起,一些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开来。愚人节、情人节热闹红火,而传统节日七夕、端午却冷冷清清,不由有人思考:谁动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一、民俗文化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文化因其
2、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二、探究建议1、个人资料收集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思广益,从而扩大覆盖面。2、收集前先列出简要思路,明确方向,比如可以先中国后西方,先文化后饮食等。3、要求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和挖掘。4、可收集一些有关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论文等,并结合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使探究真正有实效。素材积累中西节日对比 1、七夕vs西方情人节 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之日,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古
3、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等诗句, 优势:有传统的文化色彩。 劣势:伪文艺色彩太重,不够深入百姓。 西方情人节:2月14日,古罗马时期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 优势:全球化,鲜花、巧克力、糖果等物品与商家利益挂钩。 劣势:毕竟为泊来品,没有文化渊源。 胜负:从两天的商家火爆程度就可看出,西方情人节获胜。 2、春节vs圣诞 春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着新的一年的希望。 优势:传统的中国节日,深入人心。 劣势:过节形式太过死板,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眼球。 圣诞节:基督教
4、世界最大的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 优势:全球化趋势,迎合年轻人求新的心理,符合商家赚钱的心态。 劣势:只有形式而已,西方的文化氛围求之不来。 胜负: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色彩太浓厚,只是满足年轻人求新心理,传统的春节毕竟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不容取代。春节胜出。 3、重阳节vs感恩节 重阳节: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为我国孝敬长辈,尊敬老人的节日。 优势:历史渊源深厚,代表了自己的文化。 劣势:感谢面太窄
5、,仅限于对老人的敬意。 感恩节: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多数美国人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 优势:是一个可向任何人感恩的节日,火鸡等食品使商家获利。 劣势:毕竟是外来文化,年轻人中流行,不能深入人心。 胜负:重阳节主要为年长的人过,感恩节则是属于年轻人,平手。专题指导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
6、最真实的一面”。可见,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其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
7、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在古代,春节、清明节(古代称三月节)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情人节(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复活节(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万圣节(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等级制、家族式,
8、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