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08157
大小:143.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5-20
《模拟卷规划明书的解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概 况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回顾第三章规划调整背景与
2、规划依据第四章区域城市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五章发展战略与目标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十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十一章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二章 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第十三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十四章 环保环卫规划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六章 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八章 远景设想第十九章 城乡一体化规划第二十章 用地控制管理规划 第一章概 况一、地理位置万载县位于东经113°59′37″——114°36′10″;南北宽52公里,跨北纬27°59′37″——2
3、8°27′48″。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峰顶山以北,锦江上游。东至上高县,以栎头山为界。西至湖南省浏阳县,以铁山为界。南至宜春,以墟场口为界。北至铜鼓县,以太阳岭和美西塘、阿弥陀佛岭、窗前打铁坳为界。总面积171400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02%。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康乐镇,位于县域的东南角,南距宜春市区30公里,东到省会南昌200公里。二、自然条件(一)气象万载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温度17.4度-18.2度之间,极端气温-11.60C——390C;最近五年年均年降水量为19
4、09.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353.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431.0毫米,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每年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左右,雨量过于集中,易造成洪涝。万载县主导风向北北东,近五年平均风速0.6m/s;全年日照时数1693.2小时;无霜期为227-257天,最长为288天,霜雪冰冻期较少。(二)水文 县城地处锦江上游,支流龙河与锦江交汇于此。龙河自南向北流,流经天坡段进南门,在郭家桥收乌溪水及毛家冲水穿城而过。1.锦江发源于湘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东麓的坪子岭(高程628.6)。流向自西向东,流经宜
5、春的慈化乡及万载、宜丰、上高、高安、丰城、新建等县,于南昌市汊对岸注入赣江。万载以上干流河道穿行于低山丘陵,河面较窄,一般在30-70m,河床多由卵石,粗细沙组成。由于沿河山丘植被较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床逐年有所抬高。锦河危防站多年平均流量27.1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550m3/s,实测最高水位90.21m。2.龙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发源于宜春市的大芴,流域面积116.6km2,主河长16.8km,河道平均坡降5.28%。3.乌溪河为龙河一条支流,流域面积12.4km2,主河长7.9km,河道平均坡降
6、16.9%。(三)地形地貌万载县是低山、丘陵区,地貌多样,岭谷相间,山脉纵横,河渠交织。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全县地貌大致可分三种:(1)侵蚀构造低山地;(2)侵蚀剥蚀丘陵;(3)山间冲积平原。三、历史沿革万载历史悠久,3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孙吴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开始单独设县,名阳乐。建县时,县治设罗城,唐武德五年,县城迁至龙山下(今康乐镇)。杨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始用“万载”县名。宋徽宗时更名为建成,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万载。建国后隶属袁州专区,至1
7、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划为宜春地区(今宜春市)至今。万载县为湘赣两省咽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万载生活和战斗过。1932年至1934年期间,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在万载县小源(今仙源乡)先后驻扎三年之久,使万载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四、行政区划万载县辖八镇九乡。包括康乐镇、株潭镇、黄茅镇、潭埠镇、双桥镇、三兴镇、罗城镇、高村镇、鹅峰乡、马步乡、高城乡、赤兴乡、仙源乡、岭东乡、白
8、水乡、白良乡、茭湖乡。总面积171400公顷。县政府所在地康乐镇,下辖十个居民委员会,九个村民委员会,面积4686公顷。五、社会经济至2002年底,万载全县人口为464252人,其中男244011人。总人口比2001年增加了仅85人。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5.25‰。人口密度为271人/平方公里,与全市的指标基本相当。全县非农业人口78058人,其中55375人聚集在县城所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