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

ID:55607232

大小:611.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0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_第1页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_第2页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_第3页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_第4页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增刊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12月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薛迪康,余元昌(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湖北大冶435100)摘要:在1:1万成矿远景区划成果的基础上,对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研究,认为铜录山矿田存在四个构造组合,即北西西、北北东、“S”型、北西向构造组合。矿田主要受鄂城一大磨山新华夏系复合隆起带(东带)姜桥一下陆为主体的北北东向断裂与山字型前弧西翼相复合的北西西向构造控制,亦即受新华夏系复合改造山字型控制。关键词:矿田构造;控矿特征;铜录山矿田中图分类号:P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11(

2、2013)S1—0009—05特征是富碱,与戴里(或黎彤)同类岩石相比,明显地0引言出现碱异常。铜录山是鄂东南知名的铜铁矿田,工作程度较高。矿田内已知21处矿床(点),分别赋存于不同方向深入研究本区铜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总结成含矿构造带中,隶属于接触交代型、矿浆贯人型、细脉矿规律,进行隐伏矿床预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浸染型、中低温热液型、沉积一热液改造型等五种成因是在1:1万成矿远景区划成果的基础上,仅对铜录山类型,是一组与中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研究。代一热液型Mo—Fe—Cu—S矿床系列。l

3、成矿的地质背景2矿田构造和控岩控矿构造发展阶段铜录山矿田位于鄂东南北北东向鄂城一大磨山铁2.1矿田构造铜成矿带上,属东亚铜铁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构按照地质力学构造具有成生联系的观点,就各种造位置上处于北北东鄂城一大磨山新华夏复合主干隆结构面形成时间、展布方向和力学性质,铜录山矿田内起带(东带)与山字型前弧西侧相复合(反接)地段。存在四个构造组合。它们分别隶属于淮阳山字型构造矿田内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发育,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与山字型联合构造、北其中发育较为广泛的是二叠系、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西向构造(图1)。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

4、切,特别是三叠系下统第五、第2.1.1北西西向构造组合六、第七岩性段(T、T,。、T),是一套由灰岩、矿田内较早发育的北西西向构造隶属于淮阳山字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岩石,并已变质为大理岩、型前弧西翼的一部分,是矿田的基础构造。主要是由白云质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一系列北西西或近东西向褶皱和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受北西向、北西西向构造控组成。由于新华夏系的联合复合作用,岩浆侵位活动制,侵入与喷发多期多次出现。喷出岩主要是中性火致使山字型构造成分的原来面貌显示不清。山熔岩一安山岩;侵入岩以中一中酸性为主,在岩相上褶皱特点是:在矿田的

5、西半段,由于火成岩的侵入以中深一浅成岩建造为特征。据初步研究,矿田内岩掩覆,多为潜伏的褶皱构造残存于岩体内;在矿田的东浆岩为二期六次侵入活动产物,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有半段表现为盖层滑动,向北倒转的紧密褶皱构造。四次侵入活动。燕山早期一、二、三次侵入活动以铜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早期具压性,中期具张铁一铜矿化为主,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活动以铜钼矿性,晚期为压一压扭性。化为主。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四次侵入岩石的岩石化学收稿日期:2013—12~13作者简介:薛迪康(1933一),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地质勘查专业,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及成矿预测工作。Eo该文

6、曾刊载于《地质论评》1983年第2期。增刊薛迪康等:铜录山矿田构造及其控矿特征诱导出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同时迭加,并使原山字型3.1.1岩体边缘冷缩裂隙构造构造成分的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发生张性改变,矿床当小岩瘤、岩舌侵人到较高部位,岩浆迅速冷却固矿体主要受北北东向复合横跨隆起构造和北西西向断结,产生一系列冷缩裂隙(主要是密集的层节理),多裂接触带构造制约。产于岩体边部,与接触带大致平行,形成多层裂隙带。第三阶段(K1一R)以新华夏断裂复合山字型为主猴头山铜钼矿即赋存于接触带附近的多层裂隙带中要特征。大批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出现,并切穿岩体(图2)。上升

7、到多层裂隙带中的矿液则沿缓平层节理和矿体。进行充填,并对闪长岩进行强烈交代,造成现在所见的地质构造的发展历史是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构造强烈交代结构的细脉浸染铜钼矿体。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矿床构造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成矿前的构造主要是新华夏系发展到第二阶段改造侵入接触带形成的复合接触构造系统,在空问上控制了矿液的活动,给矿液上升和沉淀准备了空间条件。成矿期的构造一般多为断裂裂隙构造,它们可以是继承成矿前的构造,也可以是新生的构造,在拉伸的条件下裂隙张开和矿液充填,表现在早期矽卡岩化的围岩和部分火成岩被破碎成角砾岩(具

8、张性特征)并圈圉固,曰囡s被矿液交代。成矿期的构造表现为脉动的、多阶段的,并构成复杂的矿石分带,形成富矿柱。圈s成矿后的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