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

ID:55599809

大小:1.9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5期天然气地球科学Vo1.24NO.52013年10月NATURAIGASGE0SCIENCEOct.201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一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张广权(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了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中区的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认为其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和陆内坳陷盆地2类充填序列组成,可划分为超长期、长期、中期和短期4级基准面旋回。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一上石盒子组可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

2、期基准面旋回,其中本溪组一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是其第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由2个长期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各中期基准面旋回由数量不等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通过对大牛地气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本溪组至太原组中期、长期的等时地层格架,为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盆地充填序列;大牛地气田;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中图分类号:TEl21.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926(2013)05—0915-08引用格式:ZhangGuangquan

3、.StudyonthehighresolutionsequencestratigraphyofBenxiForma—tiontoTaiyuanFormationinDaniudiGasfield,OrdosBasin[J].NaturalGasGeoscience,2013,24(5):915-922.[张广权.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一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5):915-922.]0引言三角洲砂泥岩组合(图1)。鉴于研究区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的性质,本溪组

4、至太原组的时间跨度较大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陕蒙交(近22Ma)口],海、陆交互相地层薄,多级次沉积旋界处,主体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与陕西榆林市,西南回特别清晰,可分辨性强,在沉积体系的形成与演化部属内蒙古乌审旗东北部。大牛地气田及其所在的过程中沉积物体积分配与相分异作用十分明显等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层序划分是近年点,用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技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术进行等时格架下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具有更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的大的优势。翟爱军等l_4

5、]、邓宏文等_6将鄂尔多斯盆西部,其充填序列与全盆地一致。根据盆地的性质、地本溪组至太原组划分为1个中周期和2个短周期盆地演化特点和沉积充填特征,可将其划分为2类基准面旋回;郑荣才等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周期、具有明显特征的一级充填沉积序列,每个序列即一3个长周期、6个中周期和13个短周期基准面旋回;个原型盆地充填沉积的总合。一是陆表海盆地充填李增学等将其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3个长周期、3序列,沉积了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上段的海陆交个中周期、12个短周期基准面旋回。各个学者对鄂互相含煤地层以及山西组上段的近海

6、三角洲砂、泥尔多斯盆地本溪组至太原组含煤地层的层序划分差岩组合;二是大型陆内坳陷盆地充填序列,沉积了下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各研究者对该地区石炭系一二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河流一湖泊一叠系层序划分所取的地层层段界面不尽相同,采用收稿日期:2013-0221;修回日期:2013-06—08.基金项目:中国石化油田部开发先导项目(编号:G5800—08一ZS-YTB029)资助.作者简介:张广权(1979一),男,河北沧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研究.E—mail:zhanggq.syky@

7、sinopec.tom916天然气地球科学Vo1.24的层序划分方法与技术理解不同,关键是对基准面由2个一级充填沉积序列组成,形成2个超长期基及基准面旋回的性质认识不同。准面旋回,由3个工级基准面界定:一是本溪组与奥陶系之间的界面,是晚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底面;二1基准面划分与识别标志是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之间的界面,是陆表海盆地1.1基准面旋回确定与划分向陆内坳陷盆地的转换面;三是石千峰组顶界。Ⅱ在华北晚古生代盆地沉积背景指导下,根据大级基准面是盆地充填序列不同演化阶段间的界面。牛地气田钻井特征、岩性韵律及

8、沉积特征,参考郑前文已述,华北陆表海盆地分为3个发展阶段,形成荣才等、刘波E、邓宏文等按照构造和天文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由2个Ⅱ级基准面界定;陆内主控因素提出的超长期(I级)、长期(Ⅱ级)、中期坳陷盆地4个发展阶段,形成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Ⅲ级)和短期(IV级)4个级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由3个Ⅱ级基准面界定。研究区内陆表海盆地3个分方案,提出识别高级低频和低级高频各二级基准发展阶段形成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由2个Ⅱ级基面旋回及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