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

ID:55599476

大小:2.47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5-20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_第1页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_第2页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_第3页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_第4页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3期中国地质Vo1.41,No.32014年6月GE0L0GYINCHINAJun.,2014杨平,汪正江,印峰,等.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J].中国地质,2014,4l(3):982—994.YangPing,WangZhengiiang,YinFeng,eta1.IdentificationofoilresolrceandanalysisofhydrocarbonmigrationandaccumulationofMajiangpaleo-reservoir:Evidencefromoil—g

2、asgeochemistry[J].GeologyinChina,2014,41(3):982—994(inChinesewithEnglishabs~acO.麻江古油藏油源识别与油气运聚分析:来自油气地球化学的证据杨平汪正江印峰刘家洪林家善1,2张娣1,2黄学平1,4(1.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2.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2;3.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4.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提要:充分考虑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干酪根、族组分、固体沥青及正构烷

3、烃碳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碳同位素及芳烃标志物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油藏各区域储层早期均存在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来源,后期来源有较大差别,麻江古背斜以南各地沥青均不同程度与中寒武统都柳江组有关,北凯里液态原油及油苗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印支期成藏产物,其保存环境为储层早期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封闭系统。在油源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流体活动规律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及邻区下寒武统、都柳江组、五峰组及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黔南海西期断裂系统与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构成不同期次油

4、气运聚的输导系统,海西期形成的一系列正断裂是麻江古油藏成藏的关键。关键词:古油藏;沥青;有机碳同位素;油源识别;油气运聚;输导体系;麻江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4)03—0982~13近年来,学者们围绕麻江古油藏所在的黔南坳但是对于其中关于古油藏原油或者沥青来源一直陷海相层系“下组合”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其中基存在较大争议,对油气运移聚集过程及与原油、本石油地质条件评价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沥青分布的关系讨论一直不清或者较抽象。质条件n,油源对比研究将以麻江等地为代表的目前关于麻江古油藏原

5、油或沥青来源的主要古油藏主要烃源岩限定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等层观点可分为“单源论”与“双源论”,“单源论”观点认位[3-s),另外,对储层成岩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对为主要烃源岩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双源论”该区烃源岩、原油及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系观点认为除下寒武统外,翁项群上部灰色泥岩1一或统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存在多期生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H也有所贡献。产生上油或生气过程[11-13,幕式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研究述争议的主要原因有3点:(1)采用单因素对比缺乏反映麻江等地早中三叠世仍然存在油气成藏过可信度,仅采用生物标志物或者

6、某项有机碳同位素程,油气成藏同位素定年技术将麻江地区主要成具有偶然因素,特别是古老海相烃源岩层系有机质藏时间约束为早中三叠世n,对油气保存等若干往往是单一的菌藻及浮游生物来源,在常规生物标重难点进行了较深人的探索[17-18]。上述研究推动了志物上很难区分;(2)在南方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该区海相层系“下组合”油气勘探与油气理论研究,及沥青分布区,常规生物标志物得出的油源对比结收稿日期:2013—07—15;改回日期:2014—04—10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750、12120114071401)资助。作者简介:杨

7、平,男,1981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研究;E-mail:ypingO@163.corn。http://geochina.cgs.gov.cn中国地质,2014,41(3)984中国地质烃色谱分析并判断样品是否遭微生物降解,分析并姥植比Pr/Ph为0.91~1.40,大多数沥青及原油Pr/获取了古油藏各地沥青、油砂及油苗正构烷烃碳同Ph>l,烷烃参数Pr/nC及Pr/nC能够较好地反映有位素曲线,用于碳同位素分析对比,在上述研究剖机质的降解作用,一般受降解作用影响的样品其Pr面中选择性地进行流体包裹体与有机岩石学分和P

8、h的相对丰度会大于其相邻的正构烷烃口卜24],沥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使用的仪器为MDS600冷青及原油Pr/nC7为0.13~0.50,Pr/nC。为O.1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