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7993
大小:1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8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宿豫中学2011届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2.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
2、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3.美国历史上一共有3任总统遭到国会弹劾,分别是安德鲁•杰克逊、尼克松和克林顿,表明()A.美国总统权力不大,只是象征B.总统权力很大,但要受到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约c.美国国会不仅享有最高立法权,还有司法审判权D.美国联邦法院享有监督总统的特权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5.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6.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7.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
4、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④①②③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8.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②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③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革新与
5、发展很好地服务和满足了社会的需要④私营手工业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10.2008年10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A.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用途B.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c.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D.农村集体经济不再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11.近年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
6、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的提案很多都涉及到这些敏感的话题。下面对垄断这种经营方式评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B.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它是“新经济”时代出现的特有现象12.新华社消息:2010年1月12日,拉美地区的海地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破坏十分严重,海地急需大量资金援助,用于暂时陛的救济灾民和稳定社会。海地政府可向下列哪一组织申请贷款()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金融公司C.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3.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
7、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②③④A①④B②C②④D②③④14.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苟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苟子主张通过教化来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二者形式上相互对立,逻辑上互相补充,共同深化对人性问题的认知B.孟子“人性善”给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披上了伪善的合法外衣c.荀子“人性恶”有戒欲绝欲之嫌,有可能导致“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D.二者因为代表的阶级不同,故其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15.中外历史上的社会转型
8、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调整、化解各种矛盾成为时代课题,许多思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